暨南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暨大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考研备考诀窍与经验

暨南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10月底开始看大纲,但是看了一遍后觉得啥都没记住,后来就放弃了。然后一直没动过政治,大概11月底,开始重新看大纲,当然只看哲学那部分,因为这块最难需要理解。基本上考前两周才开始背诵。当时买了肖秀荣的背诵版和最后4套题。狂背了两周,把肖的东西背了4~5遍,大家一定要记得这个时候其他科目基本已经定型,但是政治提升的空间很大。最后情况还算乐观,我政治考的还可以,虽不是很高,但还算满意,因为自己在政治上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付出了很多。政治的话,无需准备太早,考研大纲下来在准备就可以了。首先是仔仔细细过大纲解析,每次看完一章用《肖秀荣1000题》练,1000题要多过几遍,没时间的话后期可以着重看错题。政治备考的关键就是要重视选择题,因为大题大家分数都差不多,而且后期各种押题出来了也就无需准备太早。复习过程中,要推荐一本书《风中劲草》,不过它出的比较晚,等到小草出了就可以丢下大纲了。然后小草的话至少过个三五遍吧,一边看一边还是要跟着1000题练。这样的话选择题到最后就轻松很多。 等到12月份,各种押题卷模拟题全部出来的时候,我基本上是见一套做一套,然后对答案。等到最后肖八肖四出来了你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背了!尤其是肖四,大题要认认真真的背!由于政治没怎么下功夫,最后也考了这个分数我也真的是很欣慰的~
考研数学方面:
我的学习习惯是在阅读教科书之后再做习题。完成高等数学两本书的学习后,我会开始攻读陈文灯的复习指南,每章节的开头部分是对基础概念的回顾,这可以算作二次复习。这段时间主要专注于这本指南,耗时颇长。完成后,我又回归课本进行全面梳理。接着,我用历年真题来检验自己的水平,通常选择上午时段来做题,因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数学部分也是在早上。我会在A4纸上写下答案,以保持试卷整洁。做完后,我会在错误的题目旁边标记答案页码,但不在真题上涂写,这样下次重做时能更专注。完成一套真题,检查答案,深入分析错误原因,一个上午就这样过去了。初次接触真题时觉得容易,却无法取得高分。一方面是因为许多题目在复习指南中已见过,对我而言不再是新鲜题目;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心态过于轻松。做了十年的真题后,我开始了新一轮复习,再次浏览教科书和陈文灯的书籍,但这回速度快一些,因为有些内容我已经很熟悉了。遇到不解的题目,我喜欢查阅资料,如果还是不懂,我会请教老师。有时问题简单,老师的点拨就能让我豁然开朗,并且印象深刻。我认为这种方式比直接看答案更有益。由于我对考研的决心坚定,所以我从不给自己偷懒的理由。到了备考后期,当我几乎无法集中精力时,就会翻阅课堂笔记,仅关注解题思路,不做完整的题目。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一定不要每天就拿着单词死记硬背,这样既浪费时间,效果又不是很好,我的经验来说就是多做阅读,多做总结,做笔记,在阅读中背单词,而且要不断重复,加强记忆。做笔记时要按照历年真题的顺序进行总结,善于运用多种颜色的重点笔,将常考词汇及词组突出,我当时真题是做了两遍。两个作文一定要重视,这是整张试卷中最容易得分的部分,考前一个月就要开始练习,争取答题时做到得心应手,不要浪费时间。推荐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制定各项背诵计划(不局限于英语,专业课政治都可以应用),可以通过绘制表格等方式,按照日期记录复习。我一般是每天复习完毕然后再开始新任务,这样能够保证记忆的持久性,早期看的到考试也不会忘记。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至关重要的。西方经济学涵盖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涉及众多的基础理论,如供求关系、消费者行为、市场均衡、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等。你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些基本概念,因它们构成了分析问题的基础。
掌握模型和公式。例如,IS-LM模型、AD-AS模型在宏观经济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边际效用递减法则、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则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每个模型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凭实例来理解和记忆,加深印象。
再者,理论联系实际。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往往源自对现实经济现象的观察和解释,阅读经济新闻,关注政策变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案例中,既能提升理解深度,也能增强你答题时的分析能力。
做题训练不可忽视。无论是选题、计算题还是论述题,都要多做练习,尤其是历年真题。这样不仅能熟悉题型,了解出题规律,还能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知识盲点。
定期复习巩固。经济学的知识体系庞大,一次性的学习很难完全吸收,需反复的回顾和整理,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我建议每周或每两周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利用碎片时间回顾笔记,加深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