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师大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9月10日-11月5日:第二遍重复上一步的内容,看大纲,做1000题,纠错回大纲标注。注意第二遍的时候你可以把答案写在1000题上了,然后看1000题后面的答案,把错的以及你觉得好的题的解析在题目边上标注下,要知道为什么错,举一反三。11月6日-考研结束:刷完了两编大纲和1000题,这时候会出现一本震撼人心的资料出现—风中劲草,条理清晰,标注分明,重点突出,考研资料中的扛鼎之作。所以,你一定要把这本书当做是你考研政治的制胜法宝,一个字一个字的看,15天一本书,到考研结束加起来看了三遍。马原毛中特部分你可以多看几遍,四遍五遍无上限。此外,肖秀荣的《形势与政策》也出来了,买来利用空余时间看两遍。12月15日-考研结束:各种模拟预测题纷纷登场,这里首推肖秀荣的《8套卷》和《4套卷》,基本是人手一套,不要迟疑,买来赶紧把客观题做了,按照之前的流程对待客观题。4套卷就是专门为了主观题准备的,如果你不想留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政治上,那就建议你只背诵4套卷的主观题。
考研英语方面:
务必深入剖析考研英语的真实试题!前辈们建议别太早动手,以免后期无题可用。我是在五月底开始涉足真题阅读,初期专注于2005年至2012年的阅读,每天解决两篇,同时记录陌生词汇并写下相关句子以增进理解。第一轮主要是为了适应风格,感受真题阅读的难易度。完成这八年的阅读后,为了保持节奏,我又迅速处理了1997年至2004年的阅读,同样记生词,但不太关注准确率,毕竟这些年的题型与近年有些差异。进入七月中旬,我开启了第二轮对2005至2012年真题的精读。这一阶段我非常细致,每天做四篇阅读,接下去四天逐篇深入研读,参考解析书籍。由于时间充裕,我把每篇阅读原文打印了两套,一套调整行距用于逐句手译,对照解析做笔记;另一套保持原样,用于整理题目,剪下贴在笔记本上,题目在文章的位置也一并剪下对应粘贴。这个过程耗时耗力,每天只能完成一篇,但却极大地促进了后续的复习。时间紧迫的朋友可能不适合这种方式哦!暑假期间,我完成了这项浩大工程,对考研英语阅读策略有了深刻认识。十月至十一月初,我再次回顾了2005至2012年的真题,前期的打印资料和笔记发挥了关键作用。十一月中旬到十二月上旬,我打印了英语答题卡,每周六下午两点到五点,模拟2013至2019年的真题,依旧认真分析并分类题型,只是省略了手动翻译的步骤。剩余的时间里,我不断查看已做的真题阅读笔记和错误,特别关注那些较难的阅读。这样算来,2005年至2019年的真题阅读我大约重复了四到五次,摘录的词汇也根据记忆方法背诵了好几轮。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作文(A)”,我认为它并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个展现思维深度和个人风格的平台。备考时,我注重了两个方面:一是广泛阅读,二是深度思考。我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诗词、现代散文、小说等,以此来丰富自有的词汇库和提高语言敏感度。我会定期选取一些热点话题或哲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尝试写作,这样既能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也能提升论述文的深度。每次写作后,我都会反复修改,精益求精,这是提升文章质量的关键。
“语言基础”这部分,我主要从语法、词汇、修辞三个方面入手。语法是语言的基础,我凭系统复习语法规则,强化了对句子结构的理解。词汇积累则需日常的点滴积累,我坚持每天记忆一定数量的新词,也复习旧词,保持词汇的鲜活。至于修辞,我凭分析经典文本,理解并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使我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在实践中,我发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比如,我会在阅读中应用新学的语法知识,或者在写作中尝试使用新的修辞手法。定期模拟考试也非常重要,它能帮助熟悉考试节奏,掌握时间分配,以及及时调整答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