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大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国际关系考研复习知识重点与经验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国庆期间,我选购了肖秀荣的教材,包括精讲精练和1000题,另外还购入了大纲参考书,不过后者我一直未曾开启,我觉得专心阅读精讲精练并结合做1000题就已经足够了。我在十月完成了初步学习政治,平均每天投入约两小时。由于我自身政治基础薄弱,高中时期又是理科背景,加之在解答政治题目方面并不擅长,常常感觉自己的回答偏离要点。鉴于主观题是我的软肋,所以我专注于提高选择题能力。初次完成1000题时,我几乎没有收获,于是第二遍开始梳理错误,这种方法对我改正选择题错误大有裨益。然而,我后悔没有一开始就整理,等到第二次整理完毕已是十二月,已无暇再进行第三次复习,只能不断回顾错题集。对于主观题,我全心全意地背诵四套模拟卷,但实际上是在考前一周才开始,建议大家提前两周着手准备,因为内容比我预想的要多得多。我原本以为一周足以掌握四套卷,结果直至考试的最后一秒,我还在抓紧时间背诵。关于被称作“红宝书”的大纲,我的使用方法如下:首次阅读时,我只是快速浏览,不做任何笔记;第二次,我会对照历年试题标出关键点;第三次,则是反复记忆这些标记的部分。尽管我使用的是肖秀荣的系列资料,但今年他的预测题命中率不高,所以期望押题并非明智之举。进入十二月,我就进入了全力冲刺的阶段。
考研数学方面:
首先,你可以大致浏览数学教材,不需要太过深入,旨在唤醒记忆并理解基础概念。接着,你可以逐步细读复习大全,逐节攻克。每学习一个单元后,搭配做660题来巩固。对于课本上的练习题,由于数量多且耗时,不做推荐,专心研读书本内容就足够了。在复习期间,对待错题要有策略,建立一个错题库,并时常翻阅,不要一味追求难题,确保掌握基本题目是关键。值得注意的是,数学题型相对稳定,某些题目的位置和类型几乎是固定的。同时,数学的特点是题量大,因此快速解题的能力至关重要。你的目标应是既准确又迅速地解决问题。
考研英语方面:
词汇学习是关键任务。开始时应逐步递增难度。建议选用新东方的绿色封面无序版和有序版词典,后者是一本小巧的袖珍书,不含例句和同义词解析,方便随时携带;而前者则内容丰富,包含例句、历年试题、词汇辨析及超纲词汇等,体积较大。首先利用有序版熟悉单词,至少通读三遍,掌握大约六七成的词汇。接着转向无序版,务必牢记所有释义,包括常见词的不常见含义、近反义词、超纲词汇和真题词汇,这意味着要几乎完全掌握这本无序版,这一阶段可能需要重复7至8次。另一种方法是先使用何凯文的词汇大全,仅涵盖1575个高频词汇,分成了21个列表,内含大量近反义词和实例,虽然衍生出的新词不少,但扩展词汇量是必需的。在反复阅读何凯文的书籍两三次后,再以同样次数研读绿皮书。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原理的基础知识是基石。无论是宏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供求理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GDP计算、通货膨胀等,这些都是构建经济思维的基本元素。我建议凭阅读教材和教辅书籍,结合课后习题反复练习,确保每个概念都能深入理解。
模型的应用是提升的关键。比如IS-LM模型、AD-AS模型等,它们是用来解释经济现象的重要工具。你需能够熟练地绘制这些模型,并理解其背后的经济学逻辑。多做案例分析,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模型的理解。
再者,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解不容忽视。理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经济,以及它们的局限性,是经济学原理中的重要内容。这需你关注实时的经济新闻,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培养自有的经济洞察力。
批判性思考是经济学的灵魂。经济学不仅仅是记忆公式和理论,更是理解和评价经济现象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我常常尝试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一个问题,挑战既定观点,这样能帮助我形成独立且全面的见解。
对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实践”是最有效的。除了阅读教材,我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凭与同学的观点碰撞来深化理解。定期做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不仅检测学习效果,也能熟悉考试节奏。我会定期复习,避免遗忘曲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