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劳动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暨大经济学院劳动经济学考研复习方法与经验

暨南大学劳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政治分数并不理想,不过考试结束后我就意识到我在这一科目上投入的时间或许有些过多。关于复习资料,起初我选购了肖秀荣的《精讲精练》以及配套的大题和1000题集。阅读《精讲精练》时不必急于背诵,关键是要深入理解各个知识点,特别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部分。当然,对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具体事件和年代,记忆是必不可少的。大纲发布后,大概是在几月,你可以购买查阅,以便了解可能增加的知识点。《1000题》值得反复练习,首次做题可以用纸记录答案,以便日后复用。在这里,我要极力推荐《疾风劲草》,这本书整理的知识点条理清晰,非常适合用来背诵。
考研数学方面:
我深信数学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因为它始终遵循基本原理,不论题目如何变化多端。因此,在深入学习教材之前,我仔细研读了高等数学和现代数学的课本,完成了几乎所有的课后习题,并且解决了大学一年级购买的一本高等数学辅助教材上的所有问题。同时,我还制作了详细的笔记,记录下关键概念以及一些巧妙的积分和微分示例。在此基础上,我对诸如三角函数积分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完成这些工作时已是九月的下旬,接着我开始了全面复习。那时,我发现我能解答全书上大约80%的问题。到了十月底,我开始接触真题。
我认为真题最具权威性,所以我规定自己每天上午用固定的两个半小时来解题,并在时间结束后严谨地评分,深入剖析错误的原因。同时,我会将模糊不清的概念记在专用笔记本上,这样整个上午我都专注于数学。我重复做了两次数二的真题,一次数一和数三的真题。由于后期时间紧迫,我调整为三小时内完成两份试卷。起初,我的成绩并不理想,时间安排也常常不足,但随着不断巩固和自我挖掘弱点,我的效率逐渐提高。真题完成后,我转向模拟卷,直至考试前三天才停止。最后的三天,我专心整理了笔记,从头至尾梳理了一遍内容。由于数学考试通常在上午举行,我一直保持上午学习数学的习惯。
考研英语方面:
暑期期间,阅读和单词都不能停,这是考研英语学习中的两座大山,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暑假结束之后,我又看了翻译并且开始了翻译的复习。这个也是为准备阅读复习积累经验。翻译其实是一个长期积累的功夫,你想靠考前一个月短时间的突击基本不可能,每天总结几个长难句的重点,每天翻译两个句子,用时半个小时,这样一天一天的积累,不但可以让你翻译水平提高,而且对阅读理解很有帮助。
考研专业课方面:
西方经济学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领域,这是基础也是核心。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如消费者选、市场供求、厂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现象,如国民收入决定、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这两部分的内容都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应用。
对微观经济学,理解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模型至关重要。要熟练掌握需求、供给曲线的变动规律,以及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对博弈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理解也不能忽视,这些都是考试的热点。
至于宏观经济学,国民账户体系、IS-LM模型、AD-AS模型等是基础,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活动是关键。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这些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和计算也常常出现在试题中。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每学完一个章节,都要尝试自己构建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既能帮助记忆,也能提高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做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凭做历年的真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再者,案例分析是提升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找一些实际的经济事件,尝试用所学理论去解释。
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很重要。经济学不仅仅是公式和模型,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的角度。学会用经济的眼光去分析问题,不仅能帮助更好地掌握知识,也有助于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