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航航空航天交叉研究院机械硕士考研备考注意事项与经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提及政治,如今总让人感慨万千,当初学习时的艰难我还记忆犹新,最终只是勉强过关。我是九月下半旬才开始复习的,初次翻开“红宝书”时匆匆浏览,几乎是边翻书边做(肖)1000题,但这使我陷入了困境。由于投入的时间并未用于深入理解,成效甚微,于是焦虑感逐渐升级(随着考试临近,时间愈发紧迫,压力也越来越大)。这门课无疑成了我所有学科中最为棘手的一个。所以我建议大家第一次复习时务必认真对待,不要敷衍了事,因为在后期,每一分钟都极其宝贵。提前打好数量题的基础,深入理解知识点至关重要。在完成“三件套”后,我个人推荐购买肖秀荣编写的《知识点提要》;许多人推崇疾风劲草的背诵资料,我虽也曾购入一本,但对其独特的配色风格感到难以适应,加上听说其内容错误颇多,便决定放弃。事实表明,即便那些立志背诵疾风劲草的同学,到最后也没几个人真正做到。如果你的目标不是在政治上取得80分以上,那么就别再纠结于背诵选择题的知识点了,那实在是消耗不起的时间。
考研数学方面:
第一轮复习高数部分粉皮的李正元版《复习全书》(很经典稍难冲高分强推)+张宇的视频,线代部分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李永乐的视频,这两个都是一边看视频一边看讲义,概率部分看的大红皮李王版《复习全书》,讲义的习题能自己写的决不偷瞄答案,看了答案也要跟着思路自己算一遍,不能偷懒,我一般还会在旁边批注解题思路和要点。有条件的话全书要看两遍。我投入在数学的时间不是很多,平均每天5个小时左右。一轮下来前面的部分就会遗忘很多,第二轮主要就是通过习题来恢复记忆整合提升,我用的是660题,做题之前一般会写一下整章的知识点总结,对加深基础概念的理解很有帮助。后期一个月就是每天上午一套数学题,可以真题和模拟交叉着做适应不同风格。真题做熟可以完美驾驭高频考点,但是还是有很多边角知识点照顾不到,这个时候模拟题的预测作用就凸显出来,我从张宇八套卷和合工大的预测卷中抽了10套做,那道差分方程的题预测题就做过好几道所以答的很顺利。级数的部分一直有很大漏洞抱着侥幸心理就没有补,结果考试的时候那道级数的大题是全靠想象力胡编很难过。后期真题的分数稳定在135+,模拟题120+。遇到遗忘的知识点一定要抽时间做专题复习,做模拟卷受挫是很正常的,我通常做三四天综合会花一天时间填补盲点。如果有再多一点的时间的话我会再多做一些模拟题,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熟练度还是不足,所以考研复习实在是宜早不宜迟。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能力可算是中上水平。很早就开始了英语学习,大约四月时,我便启动了词汇积累,使用一本按词根排列的单词书,其中包含历年考研的例句,这对理解和记忆大有裨益,这期间我总共翻阅了两遍。在距考研还有三个月的时候,我每天早晨都会背诵100个单词,直至考前一天未曾间断。平日里,我主要通过背单词和做阅读来练习,长难句部分并未特别专项训练。鉴于阅读题的分值比重,我购买了从1997年至2020年的所有真题,反复做了约三遍,到最后,无需看文章或题目,我就能选出正确答案。做真题的目的是理解出题者的思维模式,尤其是了解错误选项是如何设置的。具体做法是先独立完成阅读,对照答案,查看解析和翻译,确保能理解每个句子的结构,并掌握每个单词的意思。一旦你的阅读技巧达到一定境界,甚至能预测出命题者如何设计陷阱。对于写作,我选购了一本考研英语作文书,每天都背,熟记了大约十篇大小作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类似题目。初期我也尝试过做完形填空,但由于它需要极高的英语功底且耗时较长,效果也不明显,所以我只练习了不到十篇。最终,我对自己的英语总成绩感到较为满意。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论力学,作为物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牛顿力学、动力学、振动理论等核心内容。在复习这个科目时,首先要对基本概念有清晰的理解,比如力、加速度、动量、能量等,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
在学习牛顿力学部分,理解三大定律并能灵活应用是关键。对复杂问题,要学会将物体分解为多个独立部分,分别分析其受力情况,综合考虑整体运动。惯性参照系的选也是常考点,要明确不同参照系下物体运动状态的不同描述。
动力学部分,掌握质心、转动惯量、角动量等概念,并熟练运用达朗贝尔原理和拉格朗日方程进行动态问题的求解。这部分需较强的数学功底,平时要加强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的学习。
振动理论部分,理解和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特性,如周期、频率、相位等,以及阻尼振动、强迫振动等复杂情况的处理。对波动问题,要能够分析波的传播特性,如波长、频率、速度等,以及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做题”是最有效的。理解是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点,在遇到新问题时迅速找到解决思路。做题则是检验理解程度和提升解题能力的关键步骤。做题时,不仅要关注正确答案,更要反思错误的原因,找出知识漏洞并及时填补。
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也很重要。建立自有的笔记体系,将每个章节的重要公式、定理、例题归纳出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这有助于巩固记忆,也能在复习后期提高效率。
我建议大家多参加讨论小组或找研友一起学习,相互提问,共同探讨,这样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凭讨论深化理解。保持好的作息和心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身心健康,这对长期的复习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