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海洋地质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海洋与地球学院海洋地质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厦门大学海洋地质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官方的《考试大纲》仅列出章节层次的标题,并未详细解释各个知识点,它仅作为划定考试范围的指导,尽管如此,由于其官方性质,它具备最高的权威性,因而不可或缺。在研读肖的《精讲精练》时,应将《考试大纲》作为参考,对照查看哪些知识点已被剔除,哪些是新添或改动的。删除的部分无需关注,而新增或修改的内容则需额外查找资料以补充学习。《考试大纲解析》是对大纲的详尽解读,包含了知识点的详细说明,然而,鉴于已有《精讲精练》,这本解析便显得多余,你只需要专注于找出大纲中新增内容并设法补全即可。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复习是个长期过程,从四月到七月我一直间歇性地研读教材以重温概念。这段时间,我用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的教科书,以及复习全书、高数18讲,线代部分则依赖于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每学完一章教材,我会对应完成全书、18讲和讲义的练习,初次尝试时遇到了不少难题,我都一一标注了出来。本科时期的学习不够扎实,很多内容理解得并不透彻,因此我需要边学习新知识边做笔记边做题。七月份搬回家后,我白天会与同学一起去图书馆,但学习进度并不算快。我稍微做了一些线代和概率的660题,这些题目要求技巧和运算速度,确实值得练习。九月起,我开始了第二次全面复习全书和18讲,第一次没弄懂的问题依然有一半困扰着我...对于这些困惑,我会向同学请教,解决基础问题。这个阶段持续到了九、十月份。十月中旬后,我开始做历年真题,选择了张宇的数三真题大全解。早期的题目相对简单,我能迅速解答。然而,真题虽重要,但不应过分依赖,毕竟试题难度逐年增加,我在这一点上吃了亏。后期,我觉得有必要限时做一些模拟题,它们通常比真题更难,但有助于提高能力。我尝试了几套2016年合肥工业大学的超越模拟题。周围的同学都在做张宇的四套卷和八套卷,但我试做了一套同学的,发现前两道选择题都感到困难,于是放弃了。这种做法并不理想,无形中减少了练习机会。我大约在11月初完成了真题,而模拟题则留到稍后,以便在考前保持手感。11月,由于专业课程的工作量加大,我分配给数学的时间减少了,因为我开始专业课较晚,这也影响了我的整体计划。在数三考试中,我被一道简单的第二大题难住了,慌乱了几分钟,不过最终思路恢复了正常。总的来说,我的心态欠佳,基础知识的不足是我面临问题的主要原因。数学成绩优异至关重要,因为在英语和政治分数相差无几,专业课评分又难以预测的情况下,数学高分将带来明显的优势。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最让我伤心的,大三下学期争取把单词好好背两遍,然后一定要看看讲考研翻译和阅读,后期看真的来不及。暑假就要做真题了,10年真题足以!真题第一遍最好是掐着时间表从头到尾除了作文做一遍,然后看看自己错哪了,第二遍,将每篇阅读英翻汉与译文对照,这是最辛苦但也是效果很明显的阶段,第三遍就是找错误原因,其实考研阅读干扰项就几种形式,看多了就知道了,要注意总结。另外,要坚持每天早晨阅读的习惯,我每天都会早读一个小时,作文阅读都可以读,晚上回去还会背真题阅读.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球科学概论是一门涵盖广泛,从地质学到大气科学,从海洋学到行星科学的大综合学科。它要求对地球的历史、结构、动力系统和资源有全面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地质年代学、地壳构造、岩石矿物学、古生物学、气候变迁等都是重要的核心内容。
在地质年代学中,理解并掌握各个时期的地质时期划分、主要生物演化事件及对应的地质事件是基础。对地壳构造,要了解板块构造理论,理解地震、火山、山脉形成的原因。岩石矿物学部分则需熟悉各类岩石的成因、性质和识别特征。在古生物学部分,要能够按化石判断地质年代,并理解生物演化历程。
学习这些内容,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的方式。例如,凭构建思维导图将复杂的内容结构化,便于理解和记忆。多做实例分析,如研究具体的地质剖面图,这样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对气候变迁,要理解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如太阳辐射、大气成分变化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全球气候模式。这部分结合现代气候问题进行学习,如全球变暖,这不仅能帮助理解,也能增加学习的兴趣。
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我还会定期做一些模拟试题,特别是论述题,这能训练你组织和表达观点的能力。不要忽视课本后的习题,这些都是很好的复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