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中师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心得重点与经验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是一门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的课程,然而,它又可能是最能帮你拉分或者卡分的一门课程。所以,对于政治的复习,是需要讲究一些技巧的。我想大部分同学还是很想问,那什么时候开始复习政治比较好呢,九月份是不是太晚了啊。最早的话可以七月份开始,肖秀荣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大概六月份左右会出来吧,和八月底教育部出的大纲解析不一样的地方很少。肖秀荣的系列资料质量都很高,按着出版顺序(每本书上都有说明)买就好了。政治需要的就是一本教育部出版的考研大纲,俗称红宝书,只要将这本书反复的看透,熟练掌握上面的重要知识点,政治就绝对不会拖你后腿。当然,也可以在看过几遍书本之后,买一本练习题来做,只做选择题,这主要是检测一下自己的复习情况。问答题可以在后期买一本押题宝典,多看看答题步骤和方法就可以了。至于选择什么书,就是见仁见智了,选择一本你觉得让你最舒服、最愿意去做的就可以了,因为每本书都是差不多的,只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全都不会压中一题。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学习重在实践,我主要用的是张宇的《高等数学十八讲》以及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来提升技能。此外,我还做了《660题》、《真题大全解》以及其他一些模拟的八套卷和四套卷(具体名字有些模糊)。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心得与教训。数学的核心是领悟,对于线性代数这门课程,尽管分为六个部分,但实质上它们相互关联,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在学习时,整合和比较是非常关键的步骤。遇到数学中的难点,起初我倾向于暂时搁置,但后来发现这样问题堆积如山,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及时向老师求解。
考研英语方面:
我背单词的后期开始在上头写笔记的。晚上学的比较累的时候,大概九点多不想学的时候,我会用这块时间来看单词,比较没有负担,时间过的比较快。笔记和重点第二天早上会先复习,也是文科生养成的习惯吧。从小学习都觉得这样效率高。整个打讲义-做笔记-背笔记-来新的东西过程持续了很久,我是5月初开始做的前几年真题,从最早的时候的题开始,初期只翻译阅读,一天一篇翻译下来并且对着答案改,比较笨也慢,但也莫名的出效果,在后期感觉还是这个基础打的比较好。中期就是暑假做大概2004-2010的,一样的方法,但先做阅读再翻译。最近几年的一定留到后头做模拟,前辈的经验大多是这样嘱咐的,也比较受益。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它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如连续时间信号、离散时间信号、线性时不变系统等都是基础中的基础。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关键。我个人认为,对这门课的学习,首先要理清楚信号的基本性质,比如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这些都是分析系统特性的工具。要熟练运用这些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凭Z变换分析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实践题目是巩固理论知识的好方式,多做题,多思考,真正消化理论。
接着,《数字信号处理》是对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方法和技术,其核心在于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学习这门课程,需对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及其快速算法FFT有深入的理解。掌握窗口函数的选、频谱泄漏的原因以及如何凭采样率改变影响频率分辨率等知识点也至关重要。在实际应用部分,理解IIR和FIR滤波器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设计方法,是考试的重点。我建议大家凭编写程序来模拟滤波过程,这样既能加深理解,又能在实践中提升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每天固定时间复习,利用好课堂笔记和教材,辅以适量的习题。遇到难题,我会先自己尝试解决,无法解决,则会查阅相关资料或向老师教,确保每个疑问都能得到解答。我还经常参加一些线上讨论组,和其他考生交流,这种互动学习的方式对我帮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