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师大社会发展学院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是十月份以后开始的。我看了一遍红宝书,边看边做肖1000。选择题是政治的重点,尤其是多选容易拉开差距。风中劲草核心考点很认真地看了一遍,肖秀荣的时政小册子做了一遍。然后就上真题了,前边看过的总忘。肖秀荣知识点提要就看了看上面的结构图,考点预测陆续背了下,感觉任务量好大,最终只能把肖4认真做了,背了肖4后面的题目。
考研英语方面:
新式题目较为简单,主要是排序题,依赖关键信息来辨别主语对应关系。对于今年的英语一来说,难度相对较低。必备教材包括黄皮书全集、王江涛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以及张剑的模拟五套卷。复习英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其中阅读理解是核心重点。阅读理解的训练应尽早启动,初阶段以记忆词汇为主,建议单词至少背诵5至6遍。我因背诵次数不足,在后期做模拟题时遇到困扰,有些单词影响了解题,尤其是那些曾经背过却遗忘的词汇,这表明背单词需要反复多次,并且在后期要预留时间重温旧词汇,以防止遗忘。例如,在感到疲劳时,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回顾单词,既可放松大脑,又可巩固记忆,因为到了后期,大部分单词已相当熟悉,每日浏览几个词汇列表,耗时并不长。
阅读理解的强化阶段侧重于历年真题和适量模拟题的演练。我从1997年开始做起,总共完成了两轮,多做真题有助于归纳正确和错误选项的特点,也有利于理解出题者的思维模式。至于作文,我在最后一月才开始准备,感觉时间略显紧张,复习不够充分,建议提前一个半月或两个月开始会更加稳妥。我收集了一些通用模板和句子,考试中也派上了用场。考前使用真实的答题纸练习,掌握各段的速度和字数,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书写务必清晰美观,若字迹不佳,可提前找时间练习。对于完形填空和翻译,我只完成了真题,其他练习较少涉及,因为它们的效益相对较弱。若有充裕的复习时间,可以探索一些技巧和策略。当然,作文必须整理模板,后期在背诵基础上多积累几套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历史脉络至关重要。中国通史不仅仅是记忆年代和事件,更需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规律。我建议从大的历史阶段入手,如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把握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形成整体的历史观。在此基础上,再深入研究各个时期的细节,这样既不会迷失在琐碎的知识点中,又能对历史有深度的理解。
关注历史人物和事件。在中国通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往往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变迁。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明朝的海禁政策,清朝的闭关锁国等,都是历史的关键节点。对这些人物和事件的深入分析,帮助理解历史的转折和影响。
再次,重视史料研读。历史学科离不开原始史料的支持,如《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文献,以及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凭阅读和解读这些史料,锻炼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也是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多做笔记,整理框架。我习惯在看书或听课时做详细的笔记,将关键信息提炼出来,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这有助于记忆和理解,也能在复习时快速回顾。定期进行模拟试题练习,熟悉题型和答题技巧,这对提高考试成绩非常有帮助。
要注重跨学科的联系。历史并非孤立的,它与哲学、文学、社会学等多领域紧密相关。尝试从不同角度去审视历史,你会发现更多的启示和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