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发展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经济系发展经济学考研备考诀窍与经验

厦门大学发展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肖秀荣套书+风中劲草+临门一脚时候的肖4任4和20天20题政治只信肖秀荣,肖秀荣谁用谁知道。不过1000题比较偏基础,风中劲草就是进阶版,两本都不可偏废,基本把这2本的正确率刷到90%以上,考试的时候客观题能稳拿40分(楼主高中理科,无政治基础,这次客观39,主观只有33,有点低于预期)政治属于相对低投入高产出的科目,高投入不意味着高产出,所以政治宜早期看书熟悉内容,大纲出来之后每天2小时选择题即可。最后一个月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肖四任四20天20题,最推荐的肖4,简直是业界良心!任4陈题比较多,20天20题看看就好,如果有余力也可以做做其他老师出的题。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方面:主要死磕李永乐老师主编的《复习全书》,我重点时间用在高数部分,因为考研数学中高数占得分值最大,而且线性代数和概率论都属于比较简单的题目,跟着老师一步步学就可以了。三月到六月打好基础。关于教材的话,我觉得适合自己最重要吧,张宇的36讲,题型比较全,难度也足够,会有一点虐。660和1000题大家择一即可,主要是为了查缺补漏,保持手感嘛。真题的话看大家时间安排,时间松就多做几年,时间紧就少做几年,真题还是很简单的,可以增长信心,但也不要掉以轻心,因为有时候觉得简单是因为全书里做过很多类型题甚至原题。模拟题也是看大家时间吧,如果心理素质不好,建议不要尝试张宇的,题目难度稍微会大一点,可能会打击自信心,但题型还是不错的。第三,我觉得数学也是需要整理笔记的,因为数学的知识点很多,很散,很多题型也是有套路的,你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一遍遍的翻自己的上课笔记和全书,因为不论哪个老师哪本书总有你不会的东西,遗忘的知识点。所以大家可以看书做题的时候多做个标记,或者记在一张纸上,标明页码,等书过了一两遍以后把一种类型的整理到一起,考前看这个笔记本就足够了。我觉得这是我自己学习的一个经验吧,二战时合租室友也借鉴过我的方法,确实成绩有很大长进。第四,就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千万不要忽略粗心大意这个问题,保证准确率是很重要的。虽然我平时也很粗心,但经过刻意训练以后,起码考场几乎没有失误,只要做了就几乎都对了。数学大概就这样吧,有需要问的我之后再补充吧。
考研英语方面:
当初很多人主张不必特意背单词,主张在阅读中学习单词,我并不认同。如今,我较为赞同的观点是,记忆单词的目标并非要求能听、说、写,了解其词源,而是在阅读时能识别出它的意思。我个人的提议是,重点掌握单词的基本含义,对于短语,不需要纠结于它是接动词ing形式还是to do(这类知识针对的是完形填空题型),只需关注那些极其常见的搭配,做到能识别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宏观经济学,它关注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包括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在复习时,要理解并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宏观经济模型如IS-LM模型、AD-AS模型以及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和工具,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及其效果,也是考试的重点。这部分需大量的记忆和理解,建议凭做题来加深理解,并结合实际经济现象进行分析。
微观经济学则更侧重于个体决策,包括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博弈论等。供求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石,必须深入理解。垄断、寡头、竞争市场的特征及价格决定机制要熟练掌握。效用理论、成本理论、生产函数、市场失灵等内容也是常考点。在学习过程中,尝试构建自有的思维框架,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既能提高记忆效率,也能提升解题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应用”是最有效的策略。阅读教科书,理解概念和理论,凭做题来实践应用。厦大的试题通常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关注时事,理解经济政策对微观主体和宏观经济的影响,能够帮助你在答题中展现出深度和广度。
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是非常必要的。你创建一个知识树或者思维导图,把每个章节的重要概念、公式和例子都归纳进去,这有助于巩固记忆,也有利于在的冲刺阶段快速复习。
在考研路上,坚持和毅力同样重要。每天保持一定的学习时间,避免临时抱佛脚。遇到困难,寻找同学讨论,或者向老师教,多角度的理解会更有助于吸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