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复旦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身为一名高中文科毕业生,我对文科领域,特别是政治学科有一定的复习心得。因此,我的政治复习起步相对较晚,大约在8月才开始。我按照不同阶段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来全面提升。8月期间,我专注于肖秀荣的1000题,主攻单项选择,并且通常在每日学习疲惫之时抽出20至30分钟做一些选择题。我会粗略记忆关键知识点,但务必标记错题,红色笔迹最佳,这对于后续复习大有裨益。不必过于追求复习资料的整洁,多做标记是个实用策略。整个8月,我以此方式消化了所有政治内容。
到了10月中旬,我发现政治是我相对擅长的科目,于是开始使用大学教材。我倾向于先稳固基础知识,以此构建个人的知识框架(这种方法因人而异,有些人仅需浏览知识点)。接下来,我使用了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发现它总结得相当到位。接着,我又详细研究了《肖秀荣1000题》,快速刷完单选和多选,对照解答解析,记住那些我不熟悉的知识点,将其记录在题目旁边或笔记本上(类似错题本,实际上不会占用太多时间)。在这个阶段,正确率并不重要,因为此时对政治的整体理解尚未形成,所以犯错是正常现象。
一般来说,系统的知识点复审需要等大纲解析发布后进行,但去年发布时间较晚,我记得是在9月。因此,在那之前,我阅读了任汝芬的序列一,大概翻阅了两遍,不算太深入,所以进度较快。在所有科目中,哲学部分耗时最长,其他则相对轻松。
大纲解析是最具权威性的参考资料,必须认真对待。直至考研,至少要仔细研读3到4遍。在这过程中,可以穿插做序列一和大纲解析中的多项选择题。由于多选题难度较大,建议对照知识体系来做,以巩固记忆,同时有助于论述题的表述。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数学真题!!!前面也有提到,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我是这么用真题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觉得这方法蛮好:首先认真写完2004年以前的所有真题,写完之后对照答案。注意,我对答案只是看看结果是否一样,不会去看答案的解法,而是等第二天再把前一天的错题再写一遍。就这样一直写到2004年的,写完之后就停止写真题了,我个人觉得,分析和思考很重要!!!写完2004年的真题以后,我做个了统计,统计我错误的所有题(前提是错的题不是太多的情况下),分析错误的原因,如果是计算错误那只能加强运算,如果是公式记错了就翻看全书背公式。总结下来,你会发现自己哪里错的最多,这其实就是查缺补漏的过程。效果我觉得是非常的好,这样总结下来很慢,但是从2005年的真题以来,我的测试成绩基本上都是140+,另外有几年考了满分。当然改卷子的时候要对自己狠一点,我一般大题错了一个地方就全部扣分。最后再写写张宇八套卷和四套卷就可以上考场啦。开学10号开始学习的,刚开学心态有些糟糕,也进入不了状态,但还是要坚持每天学,状态慢慢就来了,就会有一种无时无刻都想去学习的冲动。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是重中之重。记单词首先要由简到繁。记单词的时候可以买一本新东方绿皮的乱序版和正序版,正序版是没有例句和同类词辨析的小册子,可以随身携带,绿皮书有例句、真题、辨析、超纲词汇等等,非常大而且厚。先用正序版把单词过个三遍,记得百分之六七十的单词之后,再用乱序版把单词中所有的意思都记住,包括熟词僻义、近反义词、超纲词汇、真题词汇,也就是说要把整本乱序版记得差不离,这个过程大概需要7-8遍。或者先用何凯文的词汇全书,只有1575个常用单词,分为21lists,里面包括了很多的近反义词和例句,拓展的生词多,但一定的拓展词汇量是必要的。在把何凯文的过两三遍之后,再用绿皮书过7-8遍。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综合基础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核心领域,这两部分的内容都需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对微观经济学,理解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生产决策以及市场结构等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宏观经济学则需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模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效果等关键知识点。每一章的重点内容都要凭做题来巩固,尤其是那些历年真题中的常考点。
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脱离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尝试将所学的经济学原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比如分析经济现象,解释政策影响,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关注最新的经济动态和研究,如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研究主题,开阔视野,提升经济学素养。
再者,复习策略也很重要。初期,我会花大量的时间系统地阅读教材,做笔记,梳理框架,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中期,我会开始做习题集,特别是历年的考研真题,这是最直接了解考试风格和难度的方式。后期,则是反复回顾和模拟考试,检查自有的弱点并进行针对性强化。
切勿忽视案例分析。复旦大学的试题往往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来解答,能够灵活运用经济学理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你找一些经典的经济学案例进行深度剖析,训练自有的思维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