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国史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复旦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看的书就是肖秀荣精讲精练,1000题配合着做。这套书排版很舒服,看起来很方便,大纲解析虽然详尽,可我是实在看不下去。都学了一遍之后,可以做做历年的真题。我是文科生,大多数东西一捡就捡起来了。到快考试的时候肖秀荣会出背诵版,最后四套卷八套卷之类,买来做一做,但不要太依赖。至于时间安排我觉得是不可以晚于9月中旬的,前期熟悉大纲内容,做习题就可以了,大题这段时间可以不看,每天时间不宜过长两个小时,因为我时间太紧大纲到了思修就不看了,直接看的风,后期主要看风丛劲草(多数内容需要背下来的),这时候大纲当“词典”使用,肖八肖四要非常认真的做,肖四是重中之重,临近考试市面上会有很多模拟题什么的,有多少就做多少,最后把肖四全部背下来就可以了。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基础知识相对扎实,四级考试结束后,我用了六个月的时间专注于听力训练,如BBC、VOA和The Economist等资源,期间并未刻意练习阅读和写作,但这段时间里,我的听力和阅读能力都有显著提升。尽管研究生入学考试不包含听力部分,但我深信听力在语言学习中至关重要。置身于语言环境中对于外语学习极为关键,而听力训练正好提供了这样的输入。通过不断地听、暂停、记录,以及反复理解新材料,不仅听力会进步,思维方式也会逐渐适应外语。例如,完成一次一分钟的听写练习,可能需要多次播放、暂停,记下内容,查阅不懂的地方,学习新词汇和表达,并模仿音频朗读,这一系列步骤涵盖了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不过确实耗时颇多,根据个人水平不同,可能需要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我认为投入的这些时间是非常有价值的。说到参考书,我想黄皮书应该是大家首选的。我个人使用黄皮书时,感觉效果平平,而丁晓钟的真题解析对我帮助很大,只是它在剖析文章整体结构上略显不足。总的来说,这本书帮助我找到了应对真题的正确节奏和策略。
考研专业课方面:
“历史地理基础”这门课涵盖的内容广泛,它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叙述,更是对这些事件发生地的深入理解和解析。在复习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对中国古代地理环境、行政区划变迁、交通路线演变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些内容往往在试题中以各种形式出现,如地图题、论述题等,需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对历史地理的研究,实地考察和文献阅读同样重要。我尽可能多地阅读了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地理著作,比如《水经注》、《禹贡地域图》等,也利用假期进行了实地考察,去了解历史遗址的现状,感受历史的痕迹,这对理解历史地理的动态变化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再者,掌握一定的GIS(地理信息系统)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这不是传统的记忆性知识,但它是现代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工具。凭学习和实践,我学会了如何运用GIS进行数据处理和地图制作,这对理解和分析历史地理问题非常有帮助。
我还发现,定期进行自我测试和讨论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我会定期整理笔记,做模拟试题,以此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我也会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这种互动不仅能增进理解,也能激发新的思考角度。
我认为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为重要。历史地理并非简单的事实堆砌,是对历史现象的深度解读。在学习过程中,我尝试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相结合,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这样不仅使学习更有乐趣,也我在考试中能更自如地应对各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