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物理海洋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师大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物理海洋学考研复习知识重点与经验

华东师范大学物理海洋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在10月1日按时启动了政治复习,首先仔细阅读了一遍政治教材,但未进行习题练习。完成初次阅读后,我着手解答2000题集,每完成一小部分便核对答案,并对错误之处做好标记(值得一提的是,肖秀荣的2000题答案位于题目下方,既有便利也有干扰,我个人推荐首次做题时用一张纸遮住,以便错题能深入理解注释。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已无暇逐一深究每个题目,只能依赖记忆了)。进入12月,我发现之前学的知识点大多遗忘,于是重新浏览了一遍教材,并再次回顾了2000题,这样基本上就进入了备考的尾声。
考研数学方面:
我认为数学其实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出多么灵活的题,都是包含了某些很基础的知识点,所以在直接上全书之前,我把高数和线代的课本完整而且细致地看了一遍,做完了几乎所有课后题,连带着大一买的一本高数辅导上的题也全部写完,同时把知识点做了笔记,一些很巧的积分,求导之类的例题也记下了,然后进行总结(比如我就总结了三角函数各种组合的积分求法)。看完已经是九月下旬,然后上全书,当时就感觉全书上的题80%都能写对了。写完全书是十月底,然后开始真题。我觉得真题最有说服力,就买了数一数二数三的全部真题,每天上午固定两个半小时做真题,时间到了以后给自己严格打分,分析出错原因,然后把不太记得的知识点也记下来在专门的本子上,所以其实整个上午几乎都献给数学。就这样写了两遍,后期时间也不太够了,所以就定三小时写两套卷子。开始写真题的时候分数不好看,而且时间老是不够,不过慢慢巩固找自己的弱点过程中,效率也慢慢高了。做完真题之后,开始做模拟卷,一直到考前三天才停下来。最后三天就是把笔记从头到尾整理了一遍。因为每年数学是在上午考的,所以我也一直选择在上午看数学。
考研英语方面:
自四月起,我就着手学习英语,初期专注于研读语法,攻克完形填空和Part B部分,并且每天都投入时间记忆单词,那时我使用的资料是《红宝书》,每天消化两单元的内容。随后,我购买了《恋练有词》,以每天一单元的速度继续词汇学习。进入暑假后,我的学习重点转向了长难句、阅读理解和写作。我选购了何凯文的三本教材以及他的《时文精析》,每晚临睡前我会浏览“每日一句”,并将历年真题中的翻译部分亲手翻译一遍。长难句和阅读理解同步进行,我购买了《阅读150篇》,基本上每天完成四篇文章。至于写作,大约从十月开始,我针对小作文的各种题目类型各背诵并撰写了一篇,以熟悉各类应用文的写作技巧。对于大作文,则注重素材积累,熟记语句和范文,同样需要亲自动笔练习,因为如果不经常写作,即使积累了素材,在考试中也可能无法自如运用。我认为英语学习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我每天都坚持接触英语,哪怕进度缓慢,也要保持一定的学习量,这是提升自身英语水平的重要环节。英语真题不必保留到最后,可以边学边做,毕竟“得阅读者得天下”。因此,想要取得高分,阅读理解的表现至关重要。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海洋学是一门综合了物理学原理和海洋现象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海洋的动力过程、热力学状态、物质循环以及与大气的相互作用等。在复习过程中,我对以下几个核心领域进行了深入理解和记忆:
1. 海洋动力学:这是物理海洋学的基础,主要包括海洋环流理论、潮汐理论和波浪理论。理解并掌握Ekman层、Coriolis力、风应力对海洋流动的影响,以及潮流和波浪的生成机制至关重要。
2. 海洋热力学:这涉及到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关系,以及海洋热量平衡和输送。要深入理解海水的绝热性质,Thermocline(温跃层)的概念及其影响,以及海气能量交换的过程。
3. 海洋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虽然这部分不是考试的重点,但理解海洋中主要元素的分布和循环,如碳、氮、硫和氧,对全面理解海洋系统是有帮助的。
4. 海洋观测技术:了解各种海洋观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如CTD(温盐深仪)、ADCP(声学多普勒测流剖面仪)等,能帮助更好地理解海洋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学习方法上,我建议以下几点:
1. 理解优于记忆:物理海洋学重在理解,非死记硬背。尽量凭理解概念背后的物理原理来记忆知识点。
2. 实例分析:结合实例进行学习,比如分析特定地区的海洋环流模式,或解析实际的海洋观测数据,加深理解。
3. 练习计算题:物理海洋学中有许多需计算的问题,定期做练习题能提升解题能力。
4. 读文献:阅读最新的科研论文帮助你跟上学科前沿,也能提高学术素养。
5. 合作学习:与同学讨论和解答问题,共享资源,能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增强对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