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微电子学院电子信息硕士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复旦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因为我高中是文科生,所以政治上有一定基础,所以从9月底才开始复习。政治主要包括五部分,马原、毛概、近代史、思修、形势政策。书买了大纲、风中劲草、1000题、考点预测、8套卷、4套卷、肖秀荣形势政策、(米鹏三套卷、20天20题、任汝芬4套卷),大纲看了两遍,基本看了一个月。后期换了风中劲草。风中劲草全书读了3遍,最后看了自己画的重点1遍,一直看到考试前。然后这其中,穿插着做了2遍1000题。就我个人的经验,这种应付选择的题目,一定要多重复。细细的看,重复的次数少,我觉得效果不好,毕竟挺枯燥的东西,到头来可能没留下多少印象,我看书的时候就强迫自己拿着笔画考点,很提神。然后1000题,我的处理方式是先把正确答案抄上去,只看正确的选项,然后看答案解析,看错误的选项哪里错的。政治这个科目,永远看对的东西,不看错的东西,这样你在考试的时候潜意识里对的东西就多,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形势政策最后一个月看肖秀荣的热点时事就好了。政治我的观点是选择非常关键,如果你选择做的好,能拿到40分,大题拿个平均分,就妥妥上70分了。选择多看风中劲草很有用,尤其要关注时事与毛概的结合。大题拿到30分应该比较容易,毕竟有押题四套卷,就算是没见过,自己用政治素养也应该能编出一些。今年主观题基本全是四套卷上的,所以4套卷一定要好好背,最后我留了15天,4套卷和米鹏的押题背了3遍,然而米鹏今年中的很少,所以如果要背多个押题的时候,还是要把肖秀荣的4套卷放在第一优先级上。另外字一定要好好写,学习累了可以练练字,我感觉我就是吃了这方面的亏了。然后考试的时候写快一点,能多写多写,说不定,你多写的一句就有一分,说不定就这一分就能改变考研的结果呢。当然靠谱的优先写,也要注意考试时间的把握。 政治的话,我做肖秀荣的那个1000题,然后再看看错题就差不多了,大题的话最后背背肖四以及其他的就好。
考研数学方面:
在准备考研之初,我选择了《微积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料,通过这些书籍来奠定基础,掌握各个概念、定理和公式。每本书的课后练习我都亲自动手完成。至于复习的范围和考试的重点,我会参照教育部发布的《大纲解析》来指导。关于概率论,我想特别提一下,虽然在大学时期我觉得这门课程相对容易,但在考研过程中,我发现它实际上具有相当的挑战性,特别是数理统计的部分。对于数学而言,如果想要取得高分,我建议从基础知识着手,自我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掌握极限计算的关键点、运用表格快速解决积分问题等,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策略,并且在市场上很难找到他人详尽的讲解。此外,每道题目都应全力以赴地解答,即使一眼看上去就会了也不能掉以轻心。这是我亲身经历的惨痛教训,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决定再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去弥补这一疏忽。
考研英语方面:
有小伙伴询问关于语法规则的问题。实际上,考研英语的语法水平与高中相仿,并无太大难度。对于有一定语言基础的学生来说,语法复习并非必不可少。在考研中,阅读部分最为关键,几乎无需过多依赖语法知识。翻译题只需掌握基本的从句语法就能应对。至于写作,如果具备一定的技巧,可以尝试使用复杂句型;但如果感到困难,首要任务是确保表达准确,避免犯基础错误。在9月至10月期间,持续钻研历年真题,反复练习,但要保留最近2至3年的试题作为考前模拟测试。每日投入2.5小时学习英语应足够。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子线路是基础中的基础,它涵盖了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多个方面。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路定律,如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欧姆定律等,这是入门的第一步。对电路分析,要学会运用节点电压法和回路电流法解决问题。深入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共射极、共集电极、共基极放大电路的特性,以及负反馈放大器的应用,这些都是常考点。
集成电路设计是一个更为综合和高级的主题。你需熟悉半导体物理的基本概念,了解PN结、MOSFET的工作原理,这对理解集成电路内部的工作机制至关重要。在数字集成电路部分,重点在于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以及VHDL或Verilog等硬件描述语言的学习。在模拟集成电路部分,晶体管级的电路设计,比如运算放大器、ADC/DAC等,需深入研究。
学习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实验和实践环节非常重要。凭实际操作,直观地看到理论知识如何转化为实物,加深理解。多做题目,尤其是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能帮助你熟悉考试的出题风格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提升。
团队讨论和交流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每个人的理解角度不同,可能你困扰的问题别人一眼就能看透,反之亦然。利用网络资源,例如在线论坛、教育平台等,也能获取到丰富的学习资料和他人的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