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应用化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应用化学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厦门大学应用化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开始的比较晚,大概9月中旬才全面复习,我主要是看一本很红的那本书,一位姓杨的人编写的,内容简练,知识点明确。背过一遍,但是没记住啥,所以看了几遍,但是还是建议背一下。然后真题我没有用过,不能发表意见。我用的肖秀荣的1000题,做了两遍,这个肯定得做。还有1600题也做了一遍,这本书没啥用的感觉,主要是练手。冲刺的时候用的肖秀荣八套卷,四套卷。时政方面,用的是肖秀荣的时政小册子,还有辅导班发的各种时政资料,到考研最后阶段会有很多这种东西出现,不用担心。
考研数学方面:
虽然我的数学基础扎实,可能无法提供适合初学者的建议,但我强调一点,处理做过的真题中的错误,应多加复习,不要死记答案,关键是深入理解,直至能够独自解出正确答案,甚至看到题目就能回忆起解题步骤。做数学题务必动手,偷懒会在实际考试中导致惨败。按照全书的节奏学习数学,每天坚持阅读并同步练习。如果初期觉得自己基础薄弱,可以参考考试大纲,有针对性地查看教材并解决课后习题,之后再投入全书的学习。暑期过后,逐渐接触试卷,我先是做了模拟卷,包括双李系列,它们的难度明显高于真题。掌握模拟卷的技巧后,转战真题,大部分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尽管某些题目仍需积累经验。起初,你可能会被数学的各种方法搞得头昏脑胀,但渐渐地你会发现其实方法就那么几种,一旦掌握并不难。考研是个漫长的过程,四五月开始学习数学和英语就足够了,只要稳扎稳打,完全可以应对。全书虽然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但可能较为零散,单靠一遍阅读记忆效果有限。
考研英语方面:
针对英语考试的复习,主要集中在词汇和阅读理解。关于词汇,我从三月起就开始积累。推荐一种有效的记忆策略:多次复习后,把不熟悉的词记在小本子上,利用零碎时间,如休息时,来温习这些词,这样一来,无需额外抽出专门的时间。我在暑假期间完成了这个阶段。对于阅读理解,关键是反复练习真题!首次尝试不必求快,我是个急性子,所以逼迫自己每晚完成四篇。我使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涵盖了近20年的真题。如果时间有限,可以从最近十年的题目做起。购买试卷版更便于操作。刚开始做阅读,可能会感到困惑,错误连连,我常常一篇文章只能答对一两个。这时,总结至关重要!每一题都需要仔细分析,记住生词,复杂句子以及命题规律,并在次日复习。第一轮结束后,在进入第二轮之前,留出一些时间让之前的答案淡忘。这段时间,我做了张剑的阅读150篇提高冲刺版,难度极高,未能全部完成,但我挑选了一些重点题进行总结。接下来再做一遍真题,你的成绩会有显著提升,我记得2010年的题我只错了两三个。新题型约在11月我才着手,使用的同样是阅读150篇中的题目,每天练习3-4篇,速度因题目的难易程度而异。之后又做了真题中的新题型。新题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气,简单的话,大家都能得分;反之,难度大,多数人都可能全错。翻译部分我也参考了阅读150篇,至于完形填空,仅通过真题训练。对于作文,我研读了王江涛的高分写作,并结合何凯文的作文书,对各类主题都进行了个人整理,每天背诵2-3篇,大多是历年真题的范文,后期我还尝试默写。补充一点,今年的小作文几乎是凭记忆默写的!因此,作文的关键在于大量背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质变。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热力学、统计力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化学和量子化学等几大板块。其中,热力学是理解其他部分的基础,它涉及到能量转化和系统状态的变化,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热力学定律至关重要。统计力学则是连接微观粒子行为与宏观现象的桥梁,需对分子运动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动力学部分主要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机理,电化学和表面化学则更偏向于实际应用,这两部分需结合实验知识来理解。量子化学涉及原子和分子结构,对理解化学键的本质非常重要。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每一章的学习开始前,先预览一遍大纲,了解整体脉络。逐节精读教材,遇到不懂的概念或公式要及时查阅资料或向老师教。做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的关键,每一道题目都可能是一次深度思考的机会。
定期复习是必不可少的。每周设定一天为复习日,把过去一周学习的内容重新梳理一遍,形成自有的笔记。笔记不仅帮助记忆,也是后期冲刺阶段的重要参考资料。
再者,理解重于记忆。物理化学中的许多概念和公式都需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不是死记硬背。例如,理解吉布斯自由能的意义,远比它的公式更重要。
利用历年真题进行模拟训练也非常重要。凭真题,你了解到命题人的思路,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也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复习。
保持好的心态。考研是一个持久战,保持积极的心态,合理规划时间,既能保证学习效率,也能避免过度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