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电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阅读速度相当缓慢,往往需要逐字逐句地研读,因此我每天会投入大约三小时来学习政治,早晨两小时,夜晚一小时。我会专心阅读15到20页的复习资料,也就是俗称的“红宝书”。每读完一章节,我会紧接着完成相应的1000题练习。对于做错的问题,我必定会在教材中找出其理论依据,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做好标记。这个过程中,强烈建议用手写的方式记录,避免直接在书上书写,因为这套流程可能需要重复两到三次。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复习是个长期过程,从四月到七月我一直间歇性地研读教材以重温概念。这段时间,我用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的教科书,以及复习全书、高数18讲,线代部分则依赖于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每学完一章教材,我会对应完成全书、18讲和讲义的练习,初次尝试时遇到了不少难题,我都一一标注了出来。本科时期的学习不够扎实,很多内容理解得并不透彻,因此我需要边学习新知识边做笔记边做题。七月份搬回家后,我白天会与同学一起去图书馆,但学习进度并不算快。我稍微做了一些线代和概率的660题,这些题目要求技巧和运算速度,确实值得练习。九月起,我开始了第二次全面复习全书和18讲,第一次没弄懂的问题依然有一半困扰着我...对于这些困惑,我会向同学请教,解决基础问题。这个阶段持续到了九、十月份。十月中旬后,我开始做历年真题,选择了张宇的数三真题大全解。早期的题目相对简单,我能迅速解答。然而,真题虽重要,但不应过分依赖,毕竟试题难度逐年增加,我在这一点上吃了亏。后期,我觉得有必要限时做一些模拟题,它们通常比真题更难,但有助于提高能力。我尝试了几套2016年合肥工业大学的超越模拟题。周围的同学都在做张宇的四套卷和八套卷,但我试做了一套同学的,发现前两道选择题都感到困难,于是放弃了。这种做法并不理想,无形中减少了练习机会。我大约在11月初完成了真题,而模拟题则留到稍后,以便在考前保持手感。11月,由于专业课程的工作量加大,我分配给数学的时间减少了,因为我开始专业课较晚,这也影响了我的整体计划。在数三考试中,我被一道简单的第二大题难住了,慌乱了几分钟,不过最终思路恢复了正常。总的来说,我的心态欠佳,基础知识的不足是我面临问题的主要原因。数学成绩优异至关重要,因为在英语和政治分数相差无几,专业课评分又难以预测的情况下,数学高分将带来明显的优势。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我从4月份就开始了,当时在看语法,看完形和PartB,背单词。当时背的还是红宝书,每天两个单元。背完之后又买了恋练有词,每天背一个单元。随后暑假开始就是长难句、阅读和写作了。买的是何凯文的三本书+何凯文的时文精析,每晚睡觉前都会看每日一句,然后将真题里的翻译都自己认真翻了一遍。长难句和阅读是同时开始的,买了阅读150篇,每天基本都会做4篇。写作的话是大概10月份开始的,把小作文的各种题型都背了一篇,写了一篇,让自己熟悉各种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大作文就是开始积累素材,背句子,背范文,同样要自己写,背了之后一定要自己写一篇,因为平时不写的话最后考试你即使有素材你也不知道怎么用。我觉得英语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每天英语都不会断,即使这一天看的特别少,但也会看一点英语,这也是培养自己英语素质的一个过程。英语真题平时做就可以,不用留到最后做,英语就是得阅读者才可能得天下啊。所以想高分的话,阅读必须高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理论至关重要。分析化学的基础在于化学平衡、酸碱滴定、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需深入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比如解离常数、滴定曲线、电极电位等,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对这部分,多看书、多做题是关键,要注重理解和应用,不仅仅是机械记忆。
掌握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技术。这包括重量法、容量法、光度法、电化学法等。每个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需熟练掌握并能按实际情况选合适的方法。例如,了解不同类型的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的特性,以及如何解读谱图,这对解析未知化合物的结构至关重要。
再者,实验技能的训练不可忽视。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室操作技巧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都需锻炼。熟悉各种仪器的操作,如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等,理解误差来源和控制手段,这些都是考试可能涉及的内容。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也是分析化学的重点。需掌握如何计算平均值、标准偏差、置信区间等,理解格拉布斯检验、狄克逊检验等异常值检测方法。这些知识不仅在理论考试中会考察,也可能出现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实际题目中。
关注最新科研进展。虽然研究生入学考试可能不会直接考到最新的研究成果,但是保持对分析化学前沿动态的关注,提升综合素养,也许在面试或者未来的学术研究中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