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经济史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经济学院经济史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复旦大学经济史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觉得政治开始时间不要太早,9月份开始一点都不迟,可以跟着新大纲复习,前期把马原哲学部分理解好,把十年真题哲学题看一遍,其他题不用看,因为每年的提法都会变,其实时间紧张的话等到十月分再系统复习政治也来得及。政治方面我选用了四本书,真题,大纲解析,考试分析,序列二。最后阶段在网上下了个考试分析瘦身版,资料就这些。客观部分能得到这个分数,我想已经够了。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又不想多花时间的话,大纲解析是不错的选择,虽然很多人诟病此书重点不突出,其实,那么薄的一本书,重点不突出又能怎么样呢?一天三十页,十天可以看一遍,你看个三四遍,把序列二做一下,选择题基本上可以做到八九不离十。这远比你们去看其他厚厚的辅导书划算多了。我习惯于先把书看一遍,一科一科的看。至于主观题,答案以考试分析为主,背考试分析比二十天二十题之类的要轻松,那个瘦身版加起来也就二十页不到吧,标准答案就出自考试分析,不信的可以自己去核对。我因为时间原因,考试分析看了四五遍,没来得及背,所以主观题得的分还没有达到我的预期(PS:当然我的预期还是有点高~~~)。
考研数学方面:
以教材为主,一星期一章,个别章节量大安排两星期。主要是先看教材本科教材或者同济、浙大的皆可,挑一些教材课后习题来做。另外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争取搞懂每一道题。这一个过程是比较痛苦的,很多题目是似懂非懂,因此需要在比较模糊的地方做标记,下一轮复习的时候要在这些地方多花功夫。
考研英语方面:
英文资源包括张剑的历年考研真题及其解析。我在词汇学习方面采取了这样的策略:从2004年的阅读理解开始,一路回顾到1997年,碰到生词便记录在笔记本中,并时常翻阅记忆。此外,我还用恋练有词来加深词汇印象。必须强调的是,英语水平的提升是个持久过程,重复记忆至关重要,因此要有耐心。对于阅读理解,我研读了何凯文的“五夜十篇”,虽然初读时可能感受不深,但坚持下来会明显感到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技巧固然重要,但它们都基于你的词汇量,所以再次重申,词汇真的非常关键。关于作文,模板虽方便,却非万能解决方案。建立自己的独特模板会让你在考试中更有信心。至于完形填空和翻译,我没做特别的准备,因为这类题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感,而语感不易短期内提升,只能通过日常积累。相比之下,阅读和作文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显著进步,且分数占比大,所以我建议优先抓住重点,适当取舍。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经济学综合基础”,它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及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这三个部分是经济学的基石,理解和掌握它们至关重要。在微观经济学中,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以及市场结构等是最基本的内容,要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例如,理解价格是如何凭供求平衡来决定的,以及不同市场结构(如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垄断)下的企业决策模型。
接下来是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与周期等。理解GDP、就业、通货膨胀等关键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式,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经济运行,这些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对IS-LM模型、AD-AS模型的理解和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再者,计量经济学是将经济学理论与实际数据相结合的工具。你需熟悉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的估计,理解异方差性、自相关性和多重共线性等问题,并能进行假设检验和预测。使用Eviews或R等软件进行实际操作也非常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会找一些经济学的实际案例,尝试用所学的理论去解释现象,这样既能加深理解,又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大量的练习题和模拟试题也是非常必要的,因经济学科目的考试往往需你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计算和分析。
我还建议大家多阅读一些经典的经济学教材,比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等,这些书不仅理论体系完整,语言通俗易懂。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这对理解和记忆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