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国史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复旦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3~5月:我政治还是比较可以,但是依然不能小觑政治,比如马原,把各个原理配合着几个例子弄清楚,这样理解了以后后期复习就不需要死记硬背了。参考资料:肖秀荣的大纲解析、1000题、形势政策、最后8套和最后4套题,《风中劲草》。
考研英语方面:
9月份的时候单词还才认识了不到一半,做阅读真题还是一套卷子六七个的错,本来英语底子不错(虽然大学三年也都没怎么学英语,四六级也都是飘过),英语最重要的就是单词!!!做阅读为什么错的多,因为你单词不认识啊,说白了就是看不懂嘛。所以九月份一看这错误率确实捉急了,就赶紧找补救办法,这里真的真的要感谢王江涛老师的曲线记忆法,以前一直以为都是扯得,用了之后才觉得真的是大!写!的!好!用!当然,这属于急救方法。你现在如果有时间,一定要开始背单词,不管用什么书,顺序的还是乱序的,不要觉得你记不住,这种东西就是要反复记才行。一直这样坚持到九月份,基本上你一半多的单词都记的很熟了吧,这时候再用曲线记忆的方法就事半功倍了。大概是50天的样子,早上晚上都有背诵任务,有那种记忆表的,在新东方出的写作分册的前几页有,就是早上背A,晚上背A,第二天早上B,晚上AB这样,我是打了一份顺序简易版的5500大纲的词汇,按照字母每天这么背的,一天都不能断。后来有同学告诉我其实人家是按照均分而不是字母顺序来的,但我复试背单词的时候均分了一下来背发现效果太差,所以还是推荐大家就按照字母顺序来,可能今天背C部分很多,过几天天背E部分又很少,但是不管多还是少都要坚持,这样效果比较好。反正我背了十天之后就觉得自己的英语有救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历史地理基础”这门课涵盖的内容广泛,它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叙述,更是对这些事件发生地的深入理解和解析。在复习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对中国古代地理环境、行政区划变迁、交通路线演变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些内容往往在试题中以各种形式出现,如地图题、论述题等,需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对历史地理的研究,实地考察和文献阅读同样重要。我尽可能多地阅读了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地理著作,比如《水经注》、《禹贡地域图》等,也利用假期进行了实地考察,去了解历史遗址的现状,感受历史的痕迹,这对理解历史地理的动态变化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再者,掌握一定的GIS(地理信息系统)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这不是传统的记忆性知识,但它是现代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工具。凭学习和实践,我学会了如何运用GIS进行数据处理和地图制作,这对理解和分析历史地理问题非常有帮助。
我还发现,定期进行自我测试和讨论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我会定期整理笔记,做模拟试题,以此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我也会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这种互动不仅能增进理解,也能激发新的思考角度。
我认为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为重要。历史地理并非简单的事实堆砌,是对历史现象的深度解读。在学习过程中,我尝试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相结合,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这样不仅使学习更有乐趣,也我在考试中能更自如地应对各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