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理工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高中学的是理科,对于政治,在考研前可谓是一窍不通。有的同学从暑假就开始准备政治了,我学习政治用的是大纲解析,身边也有同学推荐精讲精练,这其实大同小异,选定一本认真看就是了。我第一遍是听完老师讲课(马原一定一定要听),然后看完一章大纲解析,做对应的1000题,答案别直接写上去,毕竟是要做个两三遍的,建议写在一个小本子上,把做错的题带回大纲解析里找到答案,用红笔标出,第一次做题可能错的比较多,所以做完一章下来等于把大纲解析又过了一遍。我的进度算是比较慢的,在八套卷下来之前,大纲解析和1000题都过了两遍。八套卷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认真做选择题,错题带回大纲解析看,主观题不用去背,只需看第一道马原的题,主要看看答案是怎么分析的。肖秀荣四套卷的主观题,是一定一定要全背下来的。 风中劲草核心考点这本书几乎是人手一本吧,里面罗列了所有考点,是简化版的大纲解析,适合后期快速复习。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比较喜欢看大纲解析,毕竟里面解释的详细,而不是一条一条的简单罗列,所以风中劲草这本书我并没有怎么用。 其实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准备英语和政治都算比较轻松的。如果你们对政治无感,可以试着先去喜欢上它,政治真的挺有趣的,马原里的一套方法论对我们平时处理问题能起到指导作用,学习近代史,要自己在脑子里形成一条时间线,把中国近代的大事件串起来。考研战线还是挺长的,不要每天都想着再过多久自己就解放了,只会让自己变得浮躁,不如习惯当下,安心想想怎么把今天过充实了。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有着特殊的喜爱,而且我的英语水平也不错。在解决数学问题的间隙,每天抽出两个小时沉浸在英语阅读中,对我而言是一种乐趣(这可能是少数人的体验)。我坚定地保持每天两小时的英语学习,直到考研前一天都在坚持(考试前夕还练习了两篇文章)。我没有依赖任何如“恋恋有词”这样的工具背单词,而是从1998年的真题开始做起,每次遇到不熟悉的词汇,都会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上,并且确保每天都有时间复习这些词汇。我认为这样能把握住考研的核心词汇,做得越多,就越能识别常出现的词汇和易混淆的词。闲暇时,我会默默诵读已经做过的文章,像读故事一样,借助情境来记忆单词,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强化方法。毕竟,足够的词汇量是英语的关键,否则阅读会让人感到无比困扰。接下来是语感的培养,有人问我如何定义语感,我自己也难以言表,只能靠领悟。大概就是面对复杂的句子,你可能无法立即准确翻译,但凭借语感,你可以大致理解其含义。尽管模糊,但在面对选择题时,你的理解足以帮助你做出正确的选择。为了提升语感,我不停地阅读,反复地阅读,直到我能迅速处理那些对许多人来说棘手的长难句。做题时,不必过于纠结细节,关键在于做对,而后再深入分析。通常,我会花费四十分钟完成两篇阅读,随后用一个半到两个小时整理新词汇并逐句翻译全文(这是必须要做的,偷懒只会让你后期付出代价)。我从五月份就开始限时做阅读,每篇不得超过18分钟,实践证明这对我是合适的。因为真题数量有限,如果每篇都耗时半小时来精研,未免浪费了宝贵的练习机会。我每天投入两小时学英语,如果你觉得不够,可以增加一小时,但不建议超过四小时,毕竟数学也需要足够的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教育学专业基础这个科目,理解并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是核心。这包括教育的本质、功能、历史发展,以及教育的社会影响等。你需深入阅读《教育学原理》等相关教材,理解每一章的主题思想,并能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教育情境中去。关注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新动态,理解和分析它们背后的教育理念和实践逻辑。
教育心理学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你需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动机、教学策略等方面的知识。推荐读一读皮亚杰、维果茨基等人的经典著作,这会对理论理解有极大的帮助。结合案例进行思考,例如如何运用这些理论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将使学习更为深入。
再者,教育研究方法也是考试的重点。无论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都需你熟悉其基本步骤、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这里建议多做实际的研究设计练习,凭模拟实验或者案例分析,提高实证研究能力。
不要忽视了教育法和教育政策的内容。了解我国的教育法律体系,如《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以及国家的教育政策导向,这些都是考试中的常见考点。也要关注当前教育政策的热点问题,比如公平教育、素质教育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每天定时复习,把看书、做笔记、做题结合起来。我会定期进行自我检测,凭模拟试题来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遇到难题或不理解的地方,我会主动寻找答案,或者与同学讨论,甚至向老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