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南师范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初期,我依靠肖秀荣教授的《精讲精练》(第二年则使用《大纲解析》)、《1000题》以及他的《命题人讲真题》;徐之明的《逻辑图解》也是我的参考资料。进入复习中期,我专注于徐涛的《冲刺背诵笔记》,用于熟记选择题的关键点,同时也用蒋中挺的小册子《客观题应试宝典》来掌握易混淆的知识点。后期,我集中精力背诵大题并大量练习模拟试题,采用了肖秀荣的《形势与政策》、《八套卷》和《四套卷》,徐涛的《八套卷》,蒋中挺的《五套题》以及阮晔的《四套卷》。徐涛的《考研政治必背20题》也对我在大题上有所帮助,今年的所有重点都涵盖其中。整个政治复习分为三个阶段:通过《1000题》了解基本知识以应对选择题,记忆笔记中的全部信息以应对更多选择题,最后背诵大题以准备主观题。
对于选择题部分,如果政治基础较弱,比如我这样的理科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尤其是面对马哲政经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不必等到《大纲》发布才开始,可以直接用肖秀荣的《精讲精练》着手练习,每读一章就做相应章节的《1000题》。这种方法能即时检验学习成效,并加深记忆。刚开始时,错误难免会多一些。马哲部分难度较高且题量较大,建议每天一章;毛中特和近代史可尝试每天两章,不过像毛中特第八章那样题量庞大的可能需要两天。至于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三天一章较为合适。利用《逻辑图解》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复杂的知识点。完成一轮《1000题》后,可以尝试真题的选择题,了解命题模式。同时,加速第二轮《1000题》的练习。
十月中旬,开始使用冲刺笔记,如徐涛的《冲刺笔记》,每日背诵一至两章。我个人觉得它比其他知名资料如《风中劲草》更为实用,因为它的编排简洁,重点突出,方便记忆。背完一次后,再次刷《1000题》,错误率会显著降低,也不需频繁查阅书本。第三遍刷题和背诵第二遍《冲刺笔记》同步进行,这将为后续的模拟题练习打下坚实基础。如果时间有限,可以跳过第三次刷题,但我因未能完成第二次刷题,导致模拟题阶段错误频发,知识点模糊,不得不花大量时间整理错题。鉴于我时间紧迫,提前准备尤为重要,以免留下遗憾。即使我没有完成三次刷题,我还是投入大量精力去背诵《冲刺笔记》,梳理易混淆知识点,通过反复对比记忆,确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考研英语方面:
暑假是提升英语能力的关键时期。建议从00年至10年间的英语真题入手,每次完成四篇阅读理解后,务必全文翻译,包括每个选择项。接着,深入剖析答案,定位每个选项在原文中的出处,并识别出导致错误的迷惑信息。如果在文中遇到精彩的句式或表达,不妨摘录下来,以备日后写作时借鉴。大约翻译十年的阅读题目后,你会发现自己的阅读理解、翻译技巧和写作水平都有显著的进步。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这个科目涵盖了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等多个领域,需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阔的视野。我建议大家在开始复习前,先对每个领域进行一次全面的预习,了解基本框架和主要概念,形成一个宏观的知识地图。
教育学原理部分,理解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社会影响至关重要。要关注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如素质教育、公平教育等,这些都是常考点。我习惯凭阅读经典著作和最新的学术论文来深化理解。
中外教育史的学习,重在梳理历史脉络,理解各个时期教育制度的特点和变革原因。按照时间线整理笔记,对比不同国家和时期的教育模式,这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教育心理学部分,需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做些案例分析题,能帮助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至于教育研究方法,统计学和实验设计是难点。这部分需数学基础,但不必过于恐慌,理解基本的统计概念和实验设计原则就足够应对考试了。多做一些练习题,熟悉公式和步骤,就能逐步掌握。
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做历年真题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帮助你了解考试风格,找出自有的薄弱点。定期进行模拟考试,调整答题速度和策略,也是提升应试能力的关键。
保持好的学习状态和心态也很重要。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压力。学习是一个持久的过程,稳步前进比急功近利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