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哲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技术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重读了红宝书,并购入一本与之配套的选择题练习册,是世纪高教版的1000题集,尽管题量不多,但我坚持每读完一个章节就做相应的习题。由于之前已经通读过一次,这次的速度显得相当快。进入12月份,我购买了《最后五套卷》,专注于解答其中的选择题,发现题目相对简单,我的准确率也颇高。随后我又购买了《最后四套卷》,在考前两周,我重新翻开红宝书,有针对性地回顾内容,构建知识架构。每完成一章的学习,我会绘制一个概括性框架图,特别是在近代史的部分,确保关键的时间和事件能连贯记忆。我还挑选了一些固定表述熟记于心,以应对大题时能有条理地作答。接下来的一周,我将重心放在了红宝书的复习上,而在最后一周,我决定集中精力攻克哲学题目,因为这部分是拉开分数的关键。我依据老师的哲学课程框架,结合红宝书中的哲学原理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制作了一份详细的知识结构图,涵盖每个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但前提是必须先深入理解这些原理。接着,我找出了过去三年的政治真题,针对其中的哲学题目,首先写下显而易见的答案,然后对照我的框架图,逐个套用,只要有相关联的点,我都尽可能写上,总是先阐述原理,再阐明方法论。这样的策略确保我对哲学题目的每一个原理都有所回应,使答案无漏洞。在踏入考场前,我回顾了一遍《最后五套卷》中做错的选择题,结果在考试中遇到了一道曾经出错的题目。
考研英语方面:
从一开始就为考研制定了规划,无论多么忙碌,每天至少要投入三小时给英语。因为深知英语的重要性,如果有一天不接触,就会觉得有些陌生。四月到七月间,我进行了全面的学习,专注于历年真题,每一篇文章我都仔细研读,每隔两天背诵一篇阅读,这四个月里,能背多少就是多少,每天坚持做两篇阅读。我不倾向于使用词汇书籍,所以在阅读中遇到解释的词汇才会去记忆,对于真题中的生词,我会亲自查阅并背诵,通过句子语境来记住单词。完成两遍真题后,我开始了专项训练,购买了一本完形填空手册,五天内完成了20篇文章并做了深度阅读。起初错误较多,但随着练习的深入,逐渐找到了做题的感觉。我的翻译练习是自我整理的,内容非常精彩!首先,我分门别类地学习了翻译技巧和知识要点,搭配了十多篇翻译习题,我觉得这些题目比真题更具有挑战性,句子和文章的理解难度大,很多都难以读懂,更不知如何翻译,每次完成后都仿佛经历了一场星际旅行。花了两周时间攻克这本书,结合老师的指导,掌握了翻译的核心技巧,收益良多。我觉得我的英语阅读能力在这本书之后有了显著的提升。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西方哲学,这是一个深度和广度并存的领域,涵盖古希腊哲学到现代哲学的各种流派。我认为理解其核心在于把握历史脉络和主要思想家的观点。例如,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实证主义,康德的先验与经验的结合等。要深入阅读原著,尤其是关键篇章,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等,这能帮助直接接触哲学家的思想精髓。参与讨论和撰写读书报告也是提升理解的有效方式。
科学哲学则更注重逻辑分析和批判性思考。需理解科学知识的性质,科学理论的发展,以及科学实验的角色等问题。波普尔的可证伪性理论,库恩的范式转变,费耶阿本德的相对主义等都是重要的研究视角。我会推荐读一些基础教材,比如《科学发现的逻辑》和《科学革命的结构》。尝试应用这些理论去分析实际的科学问题,比如气候变化、量子力学等,加深对科学哲学的理解。
在复习策略上,我建议定期做笔记,整理思维导图,将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网络化,有助于记忆和理解。定期自我测试,凭模拟试题来检查自有的掌握程度。找到一个好的学习群体,共同探讨问题,互相激励,这对备考的帮助极大。
至于时间管理,我通常会把大部分时间用于理解和消化知识点,再进行适量的练习。毕竟,哲学重在理解,不仅仅是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