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经济史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川大经济学院经济史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四川大学经济史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复习建议:我的政治考的也不算高,所以只能向大家介绍一点基本的经验,想要考 75+,80+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单科大牛的经验贴,每年都有 80+甚至 90+的大神。我政治花的时间不多,是从 9 月中旬开始的,先过了一遍精讲精练,我没有看教育部出的那本大纲,内容太多,就放弃了。然后开始刷 1000 题,刷了 2 遍,把错题都标注出来,连续两遍都错的画上重点标志。这时候差不多到 11月了,等到风中劲草出版就买进来开始看,风中劲草将考研政治众多知识做了精炼和提纯,对于后期抓重点有很大帮助。看完之后再可以刷一遍 1000 题,把之前的错题重点记忆。12 月份以前都是以选择题为主,大题可以不用准备。到了12 月,各种模拟题会纷纷出版,代表性的就是肖秀荣的八套卷和四套卷。八套卷也是用来复习选择题的,大题可以不用看。四套题则是需要把大题全部背下来的,今年肖大神在四套卷中基本上把所有大题都押中了,所以四套卷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几乎是考研必备。如果你这时候还有多余的时间的话,可以适当补充其他老师的押题材料。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重中之重,任何一个考数学的考生都应该把时间的重头放在数学上,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理清概念和做题巩固,一定要怀着攻关的态度去对待,毕竟不是每一年的数学都像2017年那么简单,教育部出过2016、2018年的难度,就不敢保证没有下一个2016年的出现。数学的复习我没有用张宇的书,可能我还是觉得有地方难度大了一点,我选的是李永乐王式安的全书,送了一本同步习题和660题,第一遍复习就是这么多东西。题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7到10月我看了两遍全书,每一题都做了两遍,然后从头到尾把同步习题做了一遍。10到11月,我把660题的选择题(叫660题但是一本书快1000题),大概有500题,出得都很有水平,我做了两遍,填空题我觉得有些过于冗杂,就没有做,不过还是推荐有余力的做完,对夯实基础有好处。11到12月,我主要是把2000到2016年的考研真题全部做了一遍并且仔细钻研了一下错题,最后的半个多月买了张宇的八套卷,并做了近两年的真题,保持一下自己做题的手感。我个人觉得对个人水平提升最大的还是刷李永乐660题和历年真题的时候,自己的做题节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找到了。考研数学题量很大,9个大题,我是按照顺序做的,这个按个人喜好,但是一定要拥有并保持自己的做题节奏,千万不要盲从他人,在考场上临时变换节奏。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单词很重要。这属于老生常谈了吧。最开始背整本的考研单词,过了两三遍后,开始着重背考研真题中单词。背单词是长期项目,单词也不要求自己每个意思都一次性背住,重要的是坚持。英语除了背单词,就是刷真题了,特别是真题里的阅读,有时间的要进行笔译,长期下来会很有收获。培养真题的语感和做题技巧。记得留三套(三套足够了,千万别留太多,做不完。也别留最近三年的,最近三年的要在之前就仔细研究)真题考前一个月成套练。最后,说说作文,还是联系早点开始,七八月份的时候,开始背范文,各个类型熟练的背一两篇。十月份的时候开始,总结自己的模板,各个类型的。后期一定要动笔练,掐时间练真题作文,练字,修改总结,这样最后一两个月英语作文不会占你太多时间,前面都做到了,到后期保持手感就可以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经济学原理涉及供求理论、市场均衡、消费者行为、生产者决策等基础内容,这些都是构建整个经济学大厦的基石。对这些概念,不仅要,更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比如为什么价格会调整到供需平衡点,这需深入思考并形成直观的理解。
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也很重要。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行为,如消费者和企业的决策,宏观经济学则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等。两者相辅相成,理解了微观更好地理解宏观,反之亦然。在复习过程中,我会尝试将微观和宏观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学视角。
再者,模型和图表是经济学的重要工具。例如,AD-AS模型、IS-LM模型等,它们帮助更清晰地理解经济运行机制。掌握这些模型,不仅能帮助解答理论问题,也是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关键。熟记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模型是必要的。
案例分析能力也不能忽视。经济学原理往往凭具体案例来验证和应用。我会定期阅读经济学相关的新闻报道,尝试用所学知识去解析现实中的经济事件,这样既能提升理解力,也能提高答题的实战性。
定期自我测试和复习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我习惯做大量的练习题,包括历年真题和模拟题,凭这种方式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加强。定期回顾笔记,整理思维导图,有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