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电子信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仪器与电气系电子信息考研备考要点与经验

厦门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从六月中旬直至考研前夕,我一直保持着每天接触政治的习惯。八月中旬至十一月中旬,我专心研读暑假课堂笔记,那是一份相当厚重的资料。实际上,我能取得不错的政治成绩,这本讲义功不可没,因为它提供了全面的解析,虽然有很多重复题目,但政治科目的变动并不大,关键在于理解核心内容。十一月至十二月,我开始结合序列一和历年真题解析进行学习。进入十二月,我调整为每天花费半天时间专注政治,之前通常是晚上投入两到三小时。然而,在这段时间里,我仍未涉及死记硬背。通过备考,我逐渐领悟到文科的本质,那就是无论怎么变化,核心知识点始终不变。当然,政治答题不能像法学那样过于自由发挥,但只要领会核心精神,就能理顺论述题的主要论点。最后的半个月,我购买了两本小册子——28道题和将中挺的核心考点预测,认为小巧易携带且掌握其中内容就足够了,但实际上这是难以实现的。最后一周,我还入手了任汝芬和肖秀荣的最后四套模拟卷。我认为他们两位都有独到之处,但我们文科生应避免死记硬背,重要的是理解和掌握答题思路。
考研数学方面:
由于今年号称数学史上最难,一般考研用的练习册是数学复习全书等一套,市面上普遍流行的是李永乐的红色版、李永乐的粉色版、张宇的版本和考纲版。我推荐李永乐和张宇,考纲据说很好,但是出的太晚了。我用的李永乐的粉色版,包括全书、真题、400题模拟,我还买了红色版的660题基础训练,强烈推荐这本660,虽然很易错,但是真的很有帮助,总结也很好。自己要随着多做题,严格要求自己。大三我重看了教材,看完一章做一章的复习全书,结束后已经大概六月了。如果没有时间的小朋友务必在大三下把数学书学一遍到两遍。六月的时候,我很迷茫,合上复习全书,题目遮挡上答案我依旧什么也做不对的感觉。于是我得出结论,基础不牢,再看书。这个时候其他人都开始做各种题,我依旧在看书,不是不着急,但是再看书的时候感悟很多,觉得很多东西更通透了,所以也安下心来仔细看书,再看完一遍很快了,十月我就又看完了一遍三套书,做了所有的课后题,挑着想练习的部分做了数学复习全书。十一月中才开始数学冲刺,计算着时间,像考试一样做了真题,然后做了几套400题模拟,实际上我660和400都没做完,考的不好也是活该。另外还是重视做过的错题,反复多做,不要以为做过就一定会了。数学其实在总分比重中比大综合还要重要,非常拉分!一定要重视!对于数学我的建议是早准备,但是不要心急,千万重视教材,非常重要,万变不离其宗,不要认为只做练习册就行了,今年的真题就是教训,很多都是书上的一些知识点然而练习册上并不是重点。但是题目一定也要多做,数学必须每天都做,再忙也不能有一天不做题!保证一些经典题目和例题题型要熟练到不用怎么动脑都可以做出来,这些是保证数学成绩的底线。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你要有恒心。单词是第一关,没有一定的词汇量,你什么都是白搭。我的背诵方法如下:翻一遍单词书,把不认识的单词勾出来,然后反复记忆这些不认识的单词,逐步剔除能记住的,最后把无论如何都记不住的单词裸抄出来(不带中文),每天直观识别它的意思。单词需要每天背,没有捷径可以走,但是一天最多花一小时,早晨起床半小时、晚上睡前半小时即可。有了词汇量,那么你做阅读就是思维问题了,训练时必要的,可以与背单词同步。我用的黄皮书的,感觉还是与真题较为贴近,虽然有些题目也很纠结,一天一到两篇,一个礼拜一次综合4篇。不在多在于精,做完之后要对照翻译,比较自己理解与文章的偏差。完型与翻译的建议与阅读同步,反正以练为主。至于作文,建议准备好几个话题,比如例子,20多个就ok了,多了也记不了,然后还要准备一篇模板,建议综合几个模板自己写一个,已防备不时之需。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关键。电子电路的基础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电压、电流等基本概念,这些构成了电路理论的基础。你需深入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以及如何凭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进行计算。对交流电路的相位关系,如阻抗、导纳的概念也需有清晰的认识。
掌握分析方法。无论是直流电路还是交流电路,都会用到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超级节点法等分析工具。尤其是对复杂网络的分析,掌握这些方法能大大提高解题效率。在学习傅立叶变换时,要明白它是如何将时域信号转化为频域信号的,这对理解和设计滤波器至关重要。
再者,熟悉元器件的特性。晶体管、运算放大器等半导体器件是电子电路的核心,了解其工作原理和特性,比如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运算放大器的理想化假设等,帮助你更好地设计和分析电路。
实践操作不容忽视。理论知识需凭实验来验证和巩固。多动手做实验,理解电路的实际运行情况,不仅能提升动手能力,也能帮助你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更有应对之策。
学习电子电路的过程并不轻松,但也不要被难度吓倒。每当你遇到困难时,记得回到基础知识,一步步梳理思路。保持对电子技术的热情,你会发现这个过程其实充满了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