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南理工经济与金融学院国际贸易学考研复习方法与经验

华南理工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大纲解析》(即“红宝书”)此书内容最为详实,字迹密密麻麻,不分重点,却是基础已极。《风吹劲草》系列(三本)草根所著,质量尚可。大抵是一些比较钻牛角尖的题目,考试时是绝不会出现的。文科生自不必言,对于理科生来说,对于政治题请务必不要太过较真,费时费力。这本书对于考点进行了精简和颜色标注,便于记忆,确是突击良助;此书有大量注重细节的选择题。《最后四套题》肖秀荣肖老爷子曾在命题组内滚打多年,经验丰富,每押必中。他最后的题是一定要买的。《时事政治》肖秀荣书的原名我不记得了,是一个小册子。当然,我只看了四分之一,《风中劲草》的知识点看了两三遍,题做了四分之一,但最后四套题进行了反复揣摩。政治这一门,失分主要集中在选择题,想多拿几分的代价非常大。因为政治的细节知识点太过零碎,令人不胜其烦,耗时甚巨,是在不值得。
考研数学方面:
我习惯每日重温和深化理解李永乐的《复习全书》,确保熟悉并领会其中至少60%至80%的知识点,特别关注高等数学的部分。实际上,考研的实际挑战往往集中在高等数学,所以我推荐在精读两遍李永乐的书籍后,可以尝试阅读张宇的《高数18讲》。由于我的基础知识扎实,我没有遇到其他人提到的张宇书中的困难。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我花的时间最少的一科,并不是因为我英语好,其实我英语基础一般,主要是我觉得英语主要还是靠平时的积累,短时间内比较难提高,性价比偏低。当然并不是说英语基础不好的考研英语就考得不好,只是相对而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九月份以前我就做了不到半本的张剑150篇,背了绿皮书,不过感觉效率太低,背的很多都忘了,而且背的很多都不会考,后来就没背了。九月份直到考前只做了一遍真题,刚开始做真题的时候错很多,做了几套感觉风格都差不多,摸清它的套路就好了,后期阅读一般是错四个左右吧,做多了自然就有感觉了。真题确实是挺重要的,我只做一遍实在是因为后期专业课复习压力太大,每天差不多一半的时间都在看专业课,实在没时间顾及英语了,所以英语最好前期多花点时间。期间看过朱伟的恋练有词,主要是背单词太枯燥了,后期作文可以背一两个万能例子,到时候各种品质都能套上去。单词不用花太多时间记忆,感觉效率并不高,最好每天抽空看看就行,真题里经常出现的着重记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应用基本原理。这包括供求理论、市场均衡、机会成本、边际效用等基础概念。理解这些基本原理是构建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你需深入理解它们背后的逻辑,不仅仅是记忆公式或定义。例如,供求关系是如何影响市场价格的,机会成本如何帮助做出决策,这些都是需反复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至关重要。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如消费者和企业的决策,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就业和通货膨胀。理解这两者的互动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实际经济问题。比如,在国际贸易中,国家间的贸易政策如何影响国内企业和消费者的决策,这就是微观与宏观结合的体现。
再者,数学工具的应用也是经济学的一大特色。微积分、线性代数和统计学等都是经济学分析的重要工具。例如,边际分析需用到微积分,供需模型的图形分析则离不开几何。扎实的数学基础对理解并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案例学习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凭分析真实的经济事件或政策,你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相结合,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研究某个国家的贸易政策变化对其经济的影响,或者分析一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后果。
定期自我测试和复习也是提高效率的关键。你尝试做各种练习题和模拟试题,以此来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并找出知识盲点。定期回顾所学内容,有助于巩固记忆,防止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