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电子信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电子信息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厦门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建议基础一般的同学暑假就要开始看书了,虽然九月十月才出大纲,但是变化不会很大的。然后十月左右开始第二轮,十二月开始密集刷题。建立自己的笔记和错题本。大题不用慌,肖八出来之后开始准备就可以了。大题的要义就是关键词一定要记住,然后能自己串起来就可以。有些同学觉得背起来很痛苦,作为一个考前一天晚上还在背书的人,我给的建议就是理解理解再理解,不要说政治就不需要理解了,写出这些答案的也是要吃要喝的普通人,他们的思维逻辑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能理解的逻辑,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从上层建筑到底层基础之类的,当你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会怎么思考,这样建立起来有逻辑的框架就会记得比较牢。
考研数学方面:
在突破阶段,主要的学习策略是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提升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考研的实际试题应作为核心练习资料,比如张宇编写的真题大全解,涵盖了从1987年至2018年的32年真题。对于1998年之前的题目,由于相对简单,建议每天完成两套;而1998年之后的难度增加,推荐每天一套或隔天三套。此外,张宇的1000题和李永乐的660题也是很好的补充练习,尽管1000题难度较高,660题则较为偏僻,与考研实际风格略有出入。如果基础知识扎实或时间充裕的学生可以选择尝试,但对于基础较弱或时间紧张的学生,依然建议以考研真题为核心,反复练习至少三遍以上,尤其是最近十年的试题,其参考价值最为显著。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学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词汇、复杂句理解和阅读策略。对于词汇,如果你的基础扎实,不刻意记忆也能应付;至于复杂句,可参考“考试虫”的相关书籍,虽然可能有些生僻单词,但它对句子类型进行了详细分类,适合初期提升阅读理解。另外,张剑的考研阅读模拟题集非常接近真实考试,值得推荐。阅读策略则需要通过研习历年真题来培养,张剑的真题集因其优质内容而备受推崇,重点在于理解解题思路。
针对考研英语,共有五个题型。首先是完形填空,这主要依赖于日常积累和语言直觉。若有余暇,每日练习一篇或许有益,但我个人并未尝试,仅深入研究过真题。其次是阅读理解,它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得阅读者得天下”。尽管某些答案可能存在争议,但大部分都是合理可行的,关键在于充足的词汇量和大量阅读以增强基础,更进一步则是洞悉命题者的思考方式,即运用反向思维,了解对手方能常胜。
第三种是新型题型,初次接触可能感觉难度适中。接下来是翻译题,我个人认为这是最直观的部分,主要考察词汇和短语掌握,考场上的确知道什么就写什么,即便不懂也要尽量编出内容。最后,作文部分分为大、小两篇,虽说大家可能写得相似,但依然有机会获得高分。据说有些考生凭借预先准备的模板取得了好成绩,只能说他们运气不错,毕竟不能每次都遇到原题或未被识别的模板。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它涵盖了信号的基本概念、系统的描述与分析以及滤波器设计等内容。理解信号的本质和系统的特性,是学好这门课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正弦信号、阶跃信号等基本信号的性质,以及线性时不变系统(LTI)的概念至关重要。LTI系统的特性,如时间平移、频率平移和尺度变换,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应用。
拉普拉斯变换和傅立叶变换是解决信号与系统问题的重要工具。它们将复杂的时域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频域问题,使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信号的频率成分和系统的频率响应。对这两部分,不仅要公式,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并凭大量的习题训练来熟练运用。
再者,系统稳定性分析也是考试的重点。要了解Routh-Hurwitz判据和Nyquist稳定判据,理解它们如何帮助判断一个系统是否稳定。状态空间模型和控制理论的部分虽然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可能涉及较少,但对全面理解信号与系统有极大的帮助。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多做例题,多解习题,不断巩固和深化理解。利用网络资源,比如Coursera、MIT OpenCourseWare等平台上的相关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视频和练习题目,辅助学习。
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也是提升效率的关键。你尝试闭卷做一些过去的试题,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寻求他人的帮助,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他们的见解可能会给你带来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