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信息与通信工程系信号与信息处理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厦门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11月21日至12月7日:我专注于小草资料、模拟试题以及背诵肖八。首先,我完成了肖八的练习,接着尝试了市场上的其他模拟题集。由于肖八的部分题目与之前的1000题和时政手册重合,我在完成时得分相对较高,平均达到42.43分。我每天投入大约3到4小时来学习政治,用半个月的时间仔细阅读并背诵了肖八的一半内容。
考研数学方面:
我投入最多精力的学科无疑是数学,甚至超过了专业课程,尽管我不推荐每个人都效仿,毕竟每个人的状况各有差异。我想要表达的是数学的关键性,当专业课程分数相差无几时,数学往往是决定初试整体表现的关键。复习的核心是基础知识,我个人极力推崇李永乐的《考研数学复习全书》,它涵盖了考点详解、章节精讲和例题剖析,应有尽有。在使用这本书时,我首先通读了一遍,边看知识点和例题,过程中以教材为辅助,碰到疑问或难题再查阅教材,这种方式可能有些反常规,但我发现效果尚可。不过,我还是建议遵循常规路径,先阅读教材一遍,仅此一遍,随后充分利用这本全书。第一轮结束后,我亲自动手重做了一遍所有例题,记录在一个练习本上,这个过程暴露了我的一些误解和学习障碍,这些都是我后续重点复习的精华,务必整理出来。对于《基础过关660题》,我确实完成了,且投入了不少时间。虽然有一定帮助,但我认为其效益有限,大约70%是基础题,其余20%-30%难度较高,或是需要特殊解题技巧,或是涉及罕见的知识点,解答起来耗时较长,适合作为扩展训练,但不宜过度沉迷。此外,我还准备了《历年真题权威解析》用于模拟测试,大约在最后一个月,我从2005年至2019年的历年真题都完整做了一遍。要注意的是,2007年前的题型与现在有所不同,较为过时,所以实际的真题训练可以从2007年开始。每次模拟我都严格控制时间,限定三个小时必须结束,起初总会有一两道题未能完成,但随着熟练度提高,渐渐都能按时完成。
考研英语方面:
从三月份起,我会启动英语真题的学习,采用一套有效的“五步骤法”:首先完成习题,然后自己动手翻译全文(记得写下来哦),接着对照解析仔细研究题目,再对比个人翻译,找出差异,最后挑选出关键词汇和句型进行背诵。这样大约需要两个小时,如果上午的时间还充裕,不妨利用剩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随着熟练度提高,速度会逐渐加快)至于完形填空,虽然有人认为它的分数比重小,容易受运气影响,但我坚信通过认真训练是能够提升的。毕竟,做得好的人可能只会错1-2个,而差一些的可能会错10个以上。我大约在十月中期开始复习完形填空,起初做真题时,每篇错误通常在6-7个,偶尔状态好些,能控制在3-4个。但当我进行第二轮复习时,错误数量已经减少到3个以内了。(语言的感觉和上下文理解,还是要靠平时的积累,所以当你觉得晚上学习疲惫时,不妨观看一些英文电视剧来调节一下!)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涉及到数学、物理和电子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基础,如连续时间信号、离散时间信号、线性时不变系统等。这些概念的理解需有扎实的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基础。复习初期,我会花大量时间回顾和巩固这些基础知识。
掌握系统的分析方法至关重要。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是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主要工具,理解它们的性质和应用是得分的关键。傅立叶分析,包括傅立叶级数和傅立叶变换,对理解和处理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信号非常有用。这部分的内容需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
再者,信号的滤波、采样和量化是实践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采样定理,不仅要求理解其理论,还要能灵活运用到具体问题中。这部分往往会在计算题和综合题中出现,需深入理解和记忆。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也是常考点。要能判断一个系统是否稳定,以及如何凭改变参数使系统达到稳定状态。这部分需对系统函数H(s)或H(z)有深刻的理解。
实验技能也不能忽视。实际操作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比如凭MATLAB进行信号的产生、分析和滤波等操作,都是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习过程中,建议多做笔记,整理思维导图,这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的训练也必不可少,它们能帮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