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山大商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山东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在众多科目中,政治或许可说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无需提前过多准备。我的学习计划基本遵循辅导课程(对于觉得政治难的同学,参加一个辅导班会很有帮助)。我从10月1日才正式启动政治复习(当然,9月开始也是可以的)。考研政治的关键在于选择题,所以10月和11月我主要精力放在做选择题上。我用的是《精讲精练》配合《1000题》,每读完一章《精讲精练》就做对应章节的《1000题》。我觉得《1000题》极其关键,涵盖了所有重点内容,我总共做了三次,第一次标记错误,第二次重做错题并深入理解和查阅教材,第三次则在考前两周内完成。另外,推荐购买《风中劲草》来记忆一些内容。11月中旬,各类预测卷陆续上市,我建议买一套,以做选择题为主,例如肖秀荣的八套卷、蒋中挺的五套卷、任汝芬的四套卷以及肖秀荣的四套卷。至于分析题,从11月中旬开始背诵也不迟,主要关注肖秀荣的四套和蒋中挺的五套。今年肖秀荣的四套卷分析题预测非常准确,一般来说,只要熟背肖四和蒋五,分析题部分就不会有问题。
考研数学方面:
早期的数学学习阶段,我主要依赖教材和课后习题,这部分细节就不多赘述了。进入中期,我专心制作了一本详尽的笔记作为日后复习的资料,并且结合题库1000题来训练。尽管有人可能认为题库1000题有些偏离常规,但无论选择哪个题集,关键是大量且有目标地做题,比如你可以尝试汤加凤的1800题系列,或者是李永乐的660题集,它们都是非常有效的。1000题的确颇具挑战性,但考研本身就是一场自我磨砺的过程,能承受更多压力的人在竞争中更具韧性。接着,我重做了《十年真题解析》。同时开始了《400题》的练习,然而在最初的几章遇到困难后,我便感到有些吃力。在解题时,我对之前收集的错题格外留心。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单词书中的单词量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单词都会考。而且有些单词即使考,不认识也不会影响我们阅读。比如一些比较偏的名词词性的单词。其次,单独的靠单词书记忆单词,把大量的不认识的单词聚集到了一起,加大了认识的难度。再者,对于考研来说,单词固然重要,阅读能力的提升更加不可缺少。我记得高中的时候咱们经常提语感,好多英语成绩好的同学都说不知道为什么就做对了,就是读着读着就感觉是它。语感,也可以说是阅读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所以我推荐在阅读中记单词,在记忆这个单词的时候,无形中增加了咱们的阅读量。还有,我认为,就像我之前提到的一样,英语侧重考察思路。只有反复阅读真题,让自己的思维按照文章思路走,才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出答案。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原理是理解所有经济活动的基础,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都需扎实的理论基础。对微观经济学,重点在于理解供求关系、消费者行为、市场结构(如完全竞争、垄断等)以及生产者决策等内容。这些概念不仅要在理论上理解透彻,更要学会如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分析。例如,你凭供求模型来解释价格变动的原因,或者用效用理论解析消费者的购买选。
宏观经济学部分则需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货币银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核心知识。理解GDP的计算方式,熟悉IS-LM模型,了解菲利普斯曲线,这些都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要关注全球经济形势,因宏观经济学往往需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相结合进行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做笔记,将复杂的理论简化成易于记忆的关键点。案例分析是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好方法。尝试分析新闻中的经济现象,比如为什么某些国家会提高利率,或者为何某些商品价格会上涨。这种实践性的思考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理论。
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的练习至关重要。凭解题,你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并熟悉考试的出题风格和答题技巧。我习惯于在每次完成一套题目后,都仔细研究答案,分析自己错误的原因,针对性地复习相关知识点。
经济学原理的学习并非一蹴就,它需时间和耐心。每天保持一定的学习量,坚持阅读相关的经济学书籍和期刊,这样既能拓宽视野,也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