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考古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大历史学院考古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南京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身为理科专业的学生,我对政治的学习起初感到相当棘手,决定从8月底开始系统复习。初期,我使用《肖秀荣考研政治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每读完一章便配合完成相应章节的1000题,并将答案标注在书中作为重点提示,以便后续查阅。这个阶段大约持续到9月底,我在初读时侧重于理解和把握整体结构。
接下来,我采用了一种特定的答题策略:依据单元进行复习,每次阅读后立即做1000题。遵循做两遍的原则,我没有直接在书上写下所有答案,而是在白纸上记录,通过两轮练习,我基本掌握了全部知识点。随后,时事政治成为关注点,同时我也开始刷题。接着,我依次完成了八套题,尤其注重选择题部分,大题则着重理解解题思路。对于肖四,我会首先自我测试,然后全文背诵。
尽管近年来考研的趋势倾向于避免预测题目,但我还是要衷心感谢老师的系列教材,它们让我在考场面对试题时能保持镇定自若。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单词是基础。单词一定要背(一些个别同学排除),但绝对不是死背,每天拿着单词书,一个读一分钟的这种做法我非常不提倡,用我们系主任的一句话是:这种蠢方法看着就心疼。单词分三种来记,分别是完全没见过、见过不熟、很熟,对于已经很熟的单词就不用背了,耽误时间,只需熟悉用法以及在那种文章里比较常见即可,对于那种见过但是不熟悉的就要着重背,因为那是你的软肋,这种单词往往是要么不出现,要么出现就致命的,所以一定要熟记,可以以天或是周为单位来巩固记忆,而对于那种完全陌生的单词(我有强迫症,对于我来说我是一定要记下的),如果纯以考研为目的的话,我个人不建议背诵,混个眼熟就行。考研单词书过了几遍之后,就要放一放,开始入手真题上的单词了,最主要的是阅读里的单词,把04年到18年的阅读单词整理出来反复记忆,尤其是总是出现的,且其意思因语境而与平时记忆中的意思不同的,一定要熟记。对于完型,翻译及新题型中单词要着重看近5年的。单词就磨叽到这,不明白的再问吧。其次,阅读是关键。有人说你的阅读分数再乘以二基本就是你的英语分数,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八九不离十。对于阅读,我的方法就是,做真题。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近10年的阅读真题,我精读了至少15遍,泛读了无数,有的文章我甚至都背下来默写下来,最后阅读还是错了两个(那两个正是我犹豫了好久改了好几次结果还是改错了),我没有留着真题说什么等到最后测验一下,我觉得那样有点浪费资源,不过大家可以视情况而定吧,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习惯不同。阅读的问题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出处,总结一下出题人经常会在什么地方出题,出一些什么类型的题,我习惯标出段落以及为每段中的每句话标上号,在做题的时候,比如第21题是在第一段第二句,那就在21题旁写下P1-②,这样检查的时候比较有条理。再次,写作不要拖后腿。写作呢,我没有什么太多要说的,写作我没有很上心,就是多背背美文,积累一下素材,小作文把要求都写出来就行,大作文就是要调理清晰,紧扣主题就行。最后,完型翻译新题型的话,就是多做做真题,我也没有什么经验可言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考古学基础涵盖了从史前到近现代的各个时期,包括了考古学理论、田野考古技术、文物鉴定、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领域。在理解这些内容时,一定要注重构建一个全面的历史框架,将知识点镶嵌在这个框架中,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网络。
在理论部分,如新旧石器时代的划分、古代文明的演变等,需深入理解并记忆,因这是考古学的基础。要关注国内外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动态,这不仅能拓宽视野,也可能成为考试的热点问题。
田野考古技术部分,实践性很强,但理论知识同样重要。比如了解各种探沟挖掘方法、遗物遗迹的记录方式等,不仅要在理论上理解,还应凭模拟实践来加深理解。对文物保护法规的理解和应用也是考核的重要方面。
文物鉴定是考古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熟悉各类材质的文物特征,如陶瓷、玉器、青铜器等,并掌握相应的鉴定技巧。这部分的学习凭查阅大量实物图片,对比分析,提高鉴别能力。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是广泛阅读。考古学的研究资料丰富多样,除了教材,学术期刊、专业书籍、考古报告都是很好的参考资料。定期做笔记和思维导图,能帮助整理思绪,强化记忆。进行模拟试题训练,了解考试题型和难度,提前适应考试节奏。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也很有帮助。与其他考生交流,共享学习资源,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既能提升自有的理解和思考深度,也能增强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