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理工信息与电子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 先说一下复习过程,我是从9月份开始看的政治,开始的比较早就先买了一本大纲解析,总共看了3遍, 并且配套做些题比如肖秀荣的,张俊芳的题等等,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临考前买了20天20题,肖秀荣四套题,八套题,任汝芬四套题,一边做客观题,最主要的是背大题,在考试时候有话说。 政治不要以为越早复习越好,因为政治的高分比的是对那些知识点的新鲜感,但是太迟开始又不能复习得很充分,9月份正式复习是比较好的。 政治是要靠深入理解的,只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谈得上记忆,死记硬背是学不好政治的,马哲和马经部分一定要深入的理解,马克思的著作是很有内涵的,学起来你会发现马克思真的是很伟大。客观题是得高分的关键所在(大家一定要大量的练习客观题,主观题一般是拉不开太大的差距的,但主观题肯定还是要适当的练习,拿真题练练手就行了)
考研数学方面:
高数:汤家凤高数辅导讲义、张宇高数十八讲(基础阶段有难度)。这个阶段以教材为主,一星期一章,个别章节量大安排两星期。主要是先看教材本科教材或者同济、浙大的皆可(但要以考纲为前提),挑一些教材课后习题来做。另外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争取搞懂每一道题。这一个过程是比较痛苦的,很多题目是似懂非懂,因此需要在比较模糊的地方做标记,下一轮复习的时候要在这些地方多花功夫。
考研英语方面:
在一战期间,我对英语作文的投入不足,但在二战时,我深感其重要性,于是提早开始每日研读汪江涛的高分写作,并积累了大约15篇大作文和20篇小作文的背诵材料。同时,我也动手练习了几篇文章,避免依赖万能模板,而是自备了一些句子结构、框架和精彩语句。考试时,我能保持冷静,将所学自如运用。我认为,大量背诵是必要的,关键是要熟悉并能灵活应用,这样无论面对何种主题,都能游刃有余。
对于阅读部分,连续两年我都坚持使用丁晓钟的超精解,二战期间也参考了何凯文的方法,但我仍然认为丁晓钟的解析最为深刻,有助于构建思维模式,强调理解的重要性。我反复研习英语真题至少六遍,没有涉及任何模拟题,全心全意挖掘真题的精髓,到最后甚至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考试时我并未感到紧张,反而十分从容地完成了所有题目。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处理导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涵盖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基础理论部分,你需深入理解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等数学工具,它们是解析和处理信号的基础。特别地,傅立叶变换是理解和分析周期性及非周期性信号的关键,拉普拉斯和Z变换则在系统分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熟练掌握这些变换的性质和计算是备考的首要任务。
滤波器设计和谱分析是考试的另一个重点。理解不同类型的滤波器(如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的特性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噪声去除、信号分离等,至关重要。了解如何使用FFT进行快速谱分析,以及理解频率域和时域的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再者,采样定理是连接离散世界和连续世界的桥梁。理解并能应用奈奎斯特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正确设置采样率以避免混叠现象,是考察的一个热点。
实践应用是检验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凭编写代码实现信号的处理,例如使用MATLAB或Python,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建议大家找一些实际的信号处理案例进行模拟,如音频、图像信号的处理,这样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提高编程技能。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练习”的循环是关键。先深入理解每一个概念,凭做题强化记忆,凭编程实践来巩固和深化理解。积极参与讨论,与同学交流,甚至查阅导师的研究论文,都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