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中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华中师范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9月中下旬才开始政治的复习,原谅理科生的我基础太差,用了好久仔细看了一遍肖秀荣的详解,还是看的云里雾里的,像大多数前人一样,我也不推荐大家过早的开始复习政治,和英语不一样,政治前期其实不需要那么多死记硬背,大概知道个主线就好,但最晚9月也要开始了。然后我便开始进入了刷题状态,通过题目记背知识点其实就基本足够了。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那些老题库的东西用处并没有那么大,所以时间还是要合理运用。我把肖1000,风中劲草以及大纲的选择(尽6000题)都刷了两遍,错题又刷了1遍。再加上后期各种押题卷,肖4肖8,任汝芬,阮晔什么的我也都做了,但是真到战场上你会发现还是有疏漏。总体来说,你应该做的是,基础,找一两本基本就够了,千万别太多浪费时间。然后紧跟当年的政治报告!说三遍!!!最后大题背题为主,答题方法为辅。在这我分板块给大家梳理一下:马哲 理解为主,概念最重要 我报了班,有老师带我。选择主要是以理解概念和原理为主。大题方面,给大家的建议是,把大点能背的都背下来。也并不多,而且都是一些套话,比较相近,每年就考这些,。而且这道题应该是拿分点,争取不要丢分。大家大题的复习往往都是最后一个月狂背各种押题卷,但是你到时候会崩溃,因为太多,又时间太紧,所以建议大家还是把哲学早早背完,会轻松很多。答题时,先写原理再分析材料,几道题书写基本都是这个套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找不准原理,那怎么办?多看题肯定有用,去挖关键词,找出题人的提示点和题眼。再有一个就是刚刚说的,再去审视下原理的概念,或许你就知道为啥你说的这个原理不适合这里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学习可以参考《复习全书》的李永乐和李正元版本,这是一本出色的辅导书籍,擅长将复杂的数学概念系统化。我曾投入两个月的时间仔细研读了两遍,第二次阅读时我对数学的整体构架有了更深的认识。重要的是要深入理解而非匆匆浏览以求进度,质的提升远胜于量的追求。暑假期间是数学复习的理想时段,开学后很难找到如此集中的学习时间。这两个月对数学的掌握至关重要,否则后期可能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弥补。数学在考研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赢得数学就等于赢得了全局。在十一月至考试前夕,应重新审视错题本,并利用《模拟题精点》进行练习,每周安排两次模拟测试。
考研英语方面:
背单词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做一些适当的阅读练习,暑假期间开始做真题,英语真题是最最重要的,每次做完真题都要认真校对,真题里的单词是会反复出现的,体会出题思路,体会答案是怎么选出来的,这个最重要,有的题是有争议的,所以需要把握出题老师希望考生怎么想,选哪个答案。整个复习过程中英语真题要做5、6遍。其中完型填空可以稍微晚一些开始,这个分值最低,通常考试时放到最后再做。我的作文是从9月份开始准备,要有选择的背,避免雷同,最好针对不同类型的话题自己总结模板。新题型一般是比较简单的,重点要把握其中的行文逻辑。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经济学基础,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这包括供求理论、市场均衡、成本收益分析、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等。这些都是经济学的基础,如同建筑的地基,这些不牢固,后续的学习将变得困难。花时间去深入理解每一个定义,凭做题和实例解析来巩固是非常必要的。
要注重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融合。虽然考试可能会分开考查,但实际的经济学问题往往涉及到两者的交叉。例如,货币政策如何影响个人消费行为,或者企业决策如何影响整体经济增长。理解和运用这两个层面的知识,能够帮助你更全面地看待经济问题。
再者,模型的应用是经济学的一大重点。例如,IS-LM模型、AD-AS模型、Solow增长模型等,需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模型不仅仅是理论,它们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能够帮助理解和预测经济现象。
对经济数据的解读能力也是考察的重点。你需了解GDP、CPI、失业率等重要经济指标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学会如何从数据中提取信息,进行简单的经济分析。
我强烈推荐大家多阅读经济学家的文章和报告,如保罗·克鲁格曼、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人的作品。这样不仅了解到最新的经济观点,也提升经济思维和论述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习惯先系统学习教材,做笔记整理知识点,接着大量做题进行实践,凭模拟考试来检查学习效果。这种方法对我非常有效,对你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