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同济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同济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最后阶段的复习侧重于肖秀荣的精简版和四套卷,以及过去两年的政治真题,这些都可以作为模拟测试来操练。即使在选择题上犯错也不必焦虑,关键是要找出错误源头并集中攻克。对于8套卷和4套卷的大题目,务必熟记,因为有可能会遇到原题。即便未碰到原题,也要冷静分析材料,依据记忆中的知识框架,挑选最相关联的知识点,结合材料内容展开回答,确保条理清晰,尽可能全面阐述。
后来,我发现身边的研友开始热衷于《风中劲草》,据说这本书构建知识体系十分出色。然而,个人对此书的编排风格不太适应,加上时间紧迫,我对三大本教材只是粗略涉猎,同时并未觉得它如传闻中那般神奇。这一时期,我主要依赖的是肖秀荣的考点预测和八套卷,顺便也做了上一年的四套预测卷。这样的过程让我感到很有效,就像一个不断填补知识空白的过程。不知为何,我对肖秀荣系列有一种特别的信任感,或许是因为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吧。
考研数学方面:
我从去年三月起正式踏入数学学习的旅程,始终遵循既定的学习计划。课堂上,我专心致志地记录笔记,课后则仔细回顾这些笔记,同时深入研读复习全书的相关章节并认真解答练习题。遇到困难时,我会及时向教师请教,这样的学习循环使我在初期就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到了后期做真题时感到轻松许多。关键是要尽早开始数学学习,越早越好!这样可以有多次重温的机会。在最后的刷题阶段,拥有一本错题集会非常有益,至少应该用红笔标出做错或未掌握的题目,以便在冲刺阶段多次复习。
考研英语方面:
在冲刺阶段,建议这样安排:首先,回顾所有题型的笔记,迅速温习一遍。接着,着手进行13至19年的真题练习,除了作文部分。每完成一次练习,记得采用“3遍式”深度解析阅读部分。此外,每日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按主题记忆大小作文,确保在考试前覆盖所有可能的话题。当然,别忘了利用闲暇时间快速浏览单词。如果时间允许,你也可以选择做一些模拟试题来保持手感。市面上,绿色封皮的模拟题相对容易,张剑的难度适中,而何凯文的模拟题虽然较难,据说能带来不少收获,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每天大约投入2.5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复习。
考研专业课方面:
“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涵盖了信号的基础知识、系统模型、调制解调技术、噪声分析等多个方面。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至关重要的。例如,要清楚什么是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它们如何转换;理解信道、信源、信宿的概念以及它们在通信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
对调制和解调技术的理解是考试的重点。AM、FM、PM、ASK、FSK、PSK等各类调制方式需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熟练进行相关计算。对各种解调方法,如包络检波、鉴频、相位锁定环等,不仅要明白其物理意义,还要会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再者,噪声在通信系统中的影响不容忽视。需理解白噪声、热噪声、散弹噪声的区别,知道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模型,以及如何凭信噪比来衡量通信质量。香农定理是通信原理的基石,它阐述了信道容量和带宽、信噪比的关系,是分析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工具。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结合教材和课件,先建立起整体的知识框架,逐步填充细节。做题是巩固知识的好方法,尤其是历年真题,它们帮助了解出题规律,提高解题速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很重要,尝试用MATLAB或者Python等工具模拟通信过程,加深理解。
不要忘记定期复习和总结,将学到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在复习阶段,凭画思维导图或讲给别人听的方式,检查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