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太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古籍整理研究所太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复旦大学太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的复习,没有太多的技巧。就是抓住教材好好看,而且一定要看仔细。我用的是任汝芬的四个序列,但重点在序列一,序列二随着看序列一做过两遍,感觉有的题出的太刻板,就是教材的原话抠出来,用来强化基础还可以,倒没必要死抠。想做题的话最好还是做真题,虽然近几年真题的考点不会重复,但是出题思路和考察方式还是很值得借鉴。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内容比较多,质量一般,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做一下。最后临近考试的时候,肖秀荣的四套题有必要做一下,个别大题还是有压中的可能性的。此外还可以背诵一下大题的答案,虽说不一定压准原题,但有些话在考试中还是值得一用。此外,最后疯传的20天20题的小册子也很值得一看。同样,它压准原题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有些话是万能的,可以拿来答题。我觉得文科的学习就是大量背诵,有些内容自己虽知道,但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远没有别人总结的言简意赅,而且多记忆一些句子,在答题过程中也会节省不少时间和脑力。
考研英语方面:
首要任务是词汇,你可以任意挑选一本包含考研词汇的书籍,每日攻克一单元,并在次日抽出少许时间复习。初期务必重视单词记忆,我在强化和冲刺阶段稍有松懈,后来在准备写作时发现许多词都不记得了,于是又回头每天复习单词。同时,每天收集一些精彩的短语,说不定在写作时能派上用场。
其次,阅读理解至关重要,每个题目两分,自然成为考研英语的重点。再者是翻译,起初我把历年真题的翻译部分抄入一个小本,逐日翻译五个句子。然而,尽管我能理解句子含义,却难以准确转化为通顺的中文,加上有些拖延,我没太当回事。直到考前一个月,我做了一套模拟题,才惊觉翻译得面目全非。于是,我迅速用A4纸整理了所有真题的正确翻译和分解,接下来的一个月,每天晨读时朗读五句,不断重复。这种方法不知不觉中提升了我的翻译能力,在这次考试中,由于新题型耗费太多时间,我没有充分阅读上下文,只是大致浏览后直接翻译,但预计分数不会太低。
考研专业课方面:
文学理论是一门涉及广泛且深入的学科,它需理解并探讨文学的本质、功能、形式以及创作过程。我认为,把握好基础理论是关键,如接受美学、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核心观点,要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去解读文学作品。阅读经典文献,如《文心雕龙》、《诗品》等,加深对古代文学理论的理解。关注当下学术动态,阅读最新的论文和研究,也是保持敏锐理论触觉的重要途径。
十三至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学习则更注重历史脉络和作品分析。你需熟悉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及风格特点,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近现代新文学等。深入研读原著,理解其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这是最直接也最重要的一步。对比不同阶段文学的发展变迁,寻找内在规律,帮助构建完整的文学史观。在这个过程中,笔记整理和思维导图都是很好的辅助工具,它们能帮助你理清复杂的文学线索。
在复习过程中,我建议采用“地毯式”与“重点式”相结合的方法。地毯式就是全面覆盖所有知识点,不留死角;重点式则是对重要概念、重点作家进行深度挖掘。定期自我检测,做模拟试题,有效检验学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
讨论和交流同样重要。找同学一起讨论问题,或者参加线上论坛,听取不同的见解,这不仅开阔思路,也能激发新的思考。可能,尝试写一些小论文或书评,这将有助于提升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