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城市交通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同济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城市交通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同济大学城市交通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一开始就觉得政治自己背太没有方向性了,自己买了教育部出的《大纲解析》,第一遍时马原和毛中特部分我大概是一两天看一章,毛中特的五六七章我大概看了一个多周吧,当时是跟着老师讲解走的,手抄重点笔记,这项工作做得很细致,一天政治就要花三个小时,然后每天看完还有做该章的选择题,就是那个肖秀荣的1000题。之后就是看史纲和思修,我记得史纲我大概看了三四天,思修只用了一天(不过这一天什么其他事都没做),这两部分没有抄笔记,就只是在书上勾重点,因为难点和重点在前两部分,史纲和思修相对而言容易一些。PS:书上的第五部分完全没必要看。第一遍过政治的时候慢到我抓狂,而且看过完全无印象,当时觉得打死我也背不下来。第一遍复习的时候不需要准备大题,所以练习册上的简答题的一个都没看。第二遍看的时候就已经快很多了,对着笔记,看着书上勾画的重点,练练选择题,每天两个小时左右了。这个时候我们还是没有开始背大题。这个时候我买来了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感觉对于选择题部分还是很有用的。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之后差不多课本看完就得开始全书了,现在看全书就会有这种感觉:嗯,这个知识点之前见过,这个这么用是用了什么什么原理,当时就是这种感觉,第一遍看课本基础已经足够扎实,现在要做的就是把熟练度练上去。这个阶段差不多是刷题阶段,其实也不多,也很快就过去了。11月我开始引入真题训练,这时我要求自己每天做两套真题,所以一星期就做完了历年真题。但这里要说明的是,要注意知识盲点的补充和错误的改正,有时我在这方面花的时间比做题还多,之后我也是趁热打铁接着做历年真题第二遍,用的仍然是李永乐的,在这期间又温习一遍复习全书(只看错题本)。
考研英语方面:
初期的重点是熟悉词汇和解析复杂句子。直到大约6月,我才开始接触实际试题,因为英语的真实试题是最关键的复习材料。我复制了五套来反复练习。最新年的两套可以保留到最后阶段用作模拟测试。在这一阶段,只需专注于阅读理解,不必担心会记住答案,根据我在网上看到的经验分享和个人体验,每次做题总会遇到新问题。通过不断实践真题,我能逐渐理解出题模式、选项设计以及如何设置迷惑项。同时,整个过程中都要坚持背单词,不仅限于词汇书,还要记忆真题中出现的新词汇。我总共做了四遍真题阅读,在今年的考试中只错了一个人。对于写作部分,参考王江涛的教材就足够了,关键是要大量背诵,针对不同类型的小作文和大作文主题,各选一篇范文熟记。但光背不行,也要找些陌生的题目自己动手写一写,这样考试时才不会手忙脚乱。
考研专业课方面:
《交通运输工程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涵盖了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设计等多个领域。在复习初期,我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并不深,但凭系统的学习,我发现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是关键。例如,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交通流理论等,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需深入理解其原理和应用。
在复习过程中,教材是最基础的资料,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把书本吃透。每一章的课后习题都是很好的检验工具,它们能够帮助你检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关注相关的研究论文和案例分析,这不仅能帮助深化理论理解,也能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
对交通规划部分,理解规划流程和方法论很重要,比如交通需求预测、路网规划等,需形成一套完整的思维框架。交通管理部分则要求熟悉各种交通规则和政策,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交通设计部分,则需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理解交通设施的设计原则和标准。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是最好的策略。理解是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记得住。我通常会先自己尝试解释某个知识点,无法清晰表达,就说明还需进一步消化。定期做笔记和整理知识框架也是提高记忆力的有效方式。
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的练习也不能忽视。凭模拟考试环境,你更好地适应考试节奏,找出自有的弱点,并及时调整复习策略。每次做完题目,都要认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重复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