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药物分析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药学院药物分析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复旦大学药物分析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是我感到最为挫败的科目。虽然我拥有文科背景,但我并不擅长发挥。在复习时,我首先通读了一遍大纲解析,然后在最后阶段再次脱离大纲解析进行了回顾。因此,我对大纲解析极为熟稔,甚至能记住每个术语首次出现的具体页码和位置。然而,由于我在大约十月才开始着手准备,到了冲刺阶段,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肖和任等人的模拟试题。考试后我才意识到,这些模拟题其实非常重要,几乎每年都会有2-3个大题目与它们相似,可能是完整的预测,也可能是部分问题的命中。所以,如果要推荐书籍,大纲解析无疑是基础;肖的命题人、任、徐、蒋等人的模拟试题会在考前十多天陆续出版,最晚的是肖的终极预测四套卷,可能在考前几天才会发布,这些都要密切关注,以免错过。蒋编著的客观题应试宝典在最后复习阶段可以帮助整理和归纳知识点。就我个人而言,觉得最可靠的模拟题还是肖的,尽管我购买的这些并未全部完成,有些还几乎是全新的。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我是从暑假开始的,时间放在下午,最开始的时候只复习阅读理解,从1997年真题阅读入手,每天两篇,之前看前辈们的帖子说英语真题要做两三遍,第一遍只做题不查单词不对答案,防止记住答案,第二遍做完对答案,依然不查单词。第三遍要把每个单词短语句意全部弄明白,每个选项陷阱都了解清楚。我时间不够,是以05年以前的卷子只做了一遍,05年以后的做了两遍。05之后题型比较稳定,难度也开始增加,比较接近现在的风格了。国庆假期结束之前真题阅读应该要做完了,同样的,英语也要预留没做过的几份近年卷子来考前模拟。阅读一定要每天做一两篇,保持手感一直到考前。单词我一直每天坚持背,背了感觉真的不一样,后期阅读理解基本能看懂了。我用的是红宝书,总体背了八九遍左右。考试之前词汇大概掌握了80%。每天早上坚持背100词,刚开始背不用记住单词的多种意思,记一个就好,等到把红宝书背了四五遍之后,再来记其他意思,工作量会小很多。从科学上说,一个单词记忆时间不要超过4.5秒。后期做阅读时我会将不认识的单词在红宝书上做标记。作文我是跟着王江涛走的,背了二十篇范文,大约10月份开始,晚上比较适合长期记忆,然后反复记忆一直到考前。背完两遍之后,买了英语答题纸默写,总是会有拼写错误,会背的不一定会写。作文常用字体是印刷体和斜体,斜体比较好练,前期可以练一练。10月份我逐步开始新题型和阅读c的专项训练了,用的是往年真题,做完之后又买了黄皮书的新题型和阅读,时间放在下午。
考研专业课方面:
药学基础涵盖了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等多个领域,它是理解药物作用机制、设计新药以及进行药物分析的基础。对药理学部分,你需深入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机理,如如何与受体结合,产生药效,也要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这里的关键是构建清晰的药物-受体模型,并能用此来解释复杂的生理病理现象。
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的结构与活性关系的科学。你需掌握各类药物的基本结构特征,理解其构效关系,这对预测和设计新药至关重要。我建议凭绘制和比较不同药物的结构,来加深对它们性质的理解,记忆一些重要的药物骨架和官能团,这对应对考试中的结构题非常有帮助。
再者,药剂学主要涉及药物的制备、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等。这部分需理解各种剂型的特点,比如口服、注射、吸入等给药途径的影响因素。药物的稳定性实验和生物利用度计算也是常考知识点,这部分需多做实践题目来提高应用能力。
在复习策略上,我推荐采用“理解+记忆”的方式。对理论性较强的部分,理解是关键,凭阅读教材、看视频课程等方式深化理解;对需记忆的内容,尝试使用思维导图或故事法帮助记忆,避免死记硬背。定期做真题和模拟题,不仅能检验学习效果,也能熟悉考试的出题模式和答题技巧。
一定要保持持续的学习状态,药学是一个快速发展且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不断更新的知识点要求始终保持好奇和探索的心态。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保证充足的休息,这对备考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