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师大社会发展学院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今年花了心思的,因为去年政治几乎没过线,虽然去年总分也不错~我是从九月份开始准备政治的,政治分为马哲、毛中特、史纲以及思修法基和时事政治五部分,侧重点真的不一样。首先声明,不能光听课的,我是上完一节课,看一下肖秀荣的那本书查漏补缺强化记忆然后就跟着做肖秀荣一千题,第一遍用铅笔做,把不会的题目标注出来然后擦掉答案,当第二次看的时候,只看标注出来的就好了,也可以考一考自己还记不记得答案了。说一说各小科吧,第一,马哲部分一定一定要听课,有一些老师跳过的部分也要自己看,不能她不讲就不看了,马哲部分变动小,课程精悍,非常系统。第二,毛中特部分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宏观把握,就是每个小节做联系,对比,千万别拘泥于一个个小的章节,我上完一节课以后,很多时候会翻看讲义书,寻找对比联系,受益匪浅。第三,史纲部分,真的就是在特别累的时候放松一下,讲的内容不细,但是打基础够了,重要的是,听课以后会对今年的时政热点有了初步把握。第四,思修部分,自己每天总结一章内容,八天总结完毕,就是在那种8开的纸上自己画结构图,自己写每一章的内容结构,很有用的。第五,时政呢,就是最后买了肖秀荣的那个时政小册子,反复看一下,耳濡目染,就ok了。
考研英语方面:
我是从四月份开始背单词的,关键不要老换书,一本书一直用下去,不要看别人用什么书你也跟风,关键适合自己就好。一天背一点,不要贪多,到五月份大约过了一遍吧~其实这一遍下来感觉啥也没记住,可能心里有安慰吧,我到9月份还买了朱伟的恋恋有词,拿着书背,很有效果。从五月份开始对英语的学习除了背单词又多了一项——看长难句加做真题!(从1997年开始只做阅读partA部分),一天一篇,每篇都把里边不认识的单词、词组查好抄在笔记本上(在这里要特别提醒下学弟学妹,只做真题就够了,千万不要做模拟题,不仅浪费时间,还会误导你。)到大约六月份吧,这一遍就差不多做完了。这时候买的是张剑的真题黄皮书试卷版,还是只做partA,还是一天一篇,还是做完就整理,记住,光做不分析不整理等于白做!我光整理partA基本就整理了两笔记本,边整边背,要知道,真题里的单词重复率真的超级高,整理真的很重要,越到临近考试基本每科都是拿着笔记在看,而不是厚厚的单词书,书都是越看越薄的。注意,最近三年不要再做了,因为最后要当模拟题。在做真题的过程中,就没再过厚厚的单词书,而是背真题里的单词,这些就够背了。过完这一遍阅读之后,再从2005年开始做第二遍,在这里说明一下我都是复印下来做的,这样不仅可以重复利用真题,而且很有做试卷的感觉。这一点学弟学妹可以借鉴一下。做第二遍就比第一遍快了,我还是一天一篇,但与第一遍不同的是,我做完一篇翻译一篇,记住,不是口头翻译,而是书面的写下来,再和书上的翻译对照,看看自己翻译的不对的地方再改正,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锻炼了自己的翻译能力~在过这遍的过程中我也做了完型和新题型,完成了这两个题型的第一遍复习,到了11月份才开始复习的翻译和作文,学弟学妹一定吸取教训,作文书可以多买几本多背点,自然就能形成自己的思路。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历史脉络至关重要。中国通史不仅仅是记忆年代和事件,更需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规律。我建议从大的历史阶段入手,如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把握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形成整体的历史观。在此基础上,再深入研究各个时期的细节,这样既不会迷失在琐碎的知识点中,又能对历史有深度的理解。
关注历史人物和事件。在中国通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往往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变迁。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明朝的海禁政策,清朝的闭关锁国等,都是历史的关键节点。对这些人物和事件的深入分析,帮助理解历史的转折和影响。
再次,重视史料研读。历史学科离不开原始史料的支持,如《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文献,以及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凭阅读和解读这些史料,锻炼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也是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多做笔记,整理框架。我习惯在看书或听课时做详细的笔记,将关键信息提炼出来,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这有助于记忆和理解,也能在复习时快速回顾。定期进行模拟试题练习,熟悉题型和答题技巧,这对提高考试成绩非常有帮助。
要注重跨学科的联系。历史并非孤立的,它与哲学、文学、社会学等多领域紧密相关。尝试从不同角度去审视历史,你会发现更多的启示和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