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10月,每天1小时,做1000题第二次的错题,买了风中劲草(这是根据新大纲编的,精讲精练出的比较早所以可能有些地方和大纲不一样)。11月份:教材第三遍或者看肖老师的那本浓缩版教材。这个时候只看重点就好了,1000题第二遍,全部做,因为之前做对的题肯定有靠猜测的,这一遍是为了排查。时政差不多出了,每天安排时间看。12月份:半个月的时间把1000题中的错题做一遍,同时回归教材,八套题每天一套,争取吃透,尤其是选择每一套都很重要,八套题的大题可以不看。此时各个机构都会陆续出时政相关的练习,可以多做几套,真题中除了最后几道选择是纯考时政的,其他题目也会有所涉及。下半月20天20题和最后四套题差不多出了,背就行,不论大题还是选择,背的越熟越好。是的,只有这个阶段才要求背诵,所以一定要竭尽全力,一直背到考前就好了。
考研英语方面:
对我来说,英语是个棘手的挑战,因为我在语言学习上并无特别的天赋,特别是对英语不太感冒。早在四月,我就开始着手准备英语,预见到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整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四到六月间,重心在于记忆词汇,这是最根本且至关重要的一步,可以说词汇贯穿于整个备考期间。我选择了红宝书作为单词书籍,厚厚的版本我反复背诵了三遍,之后则转为使用小巧的便携版,每天都坚持背词。起初进度可能会较慢,大约每日投入两个小时来背诵单词,此时可以结合早期的历年真题来实践,务必珍视这些真题,并适当做一些黄皮书的阅读训练,不必过于关注正确率,重要的是积累词汇。确保每天至少完成两篇阅读理解。其次,到了六月至十月,我已经基本掌握了大部分单词,因此这个阶段的重点转向阅读理解,但单词复习仍需每日进行,约需四十分钟。建议每天下午专心做一套真题,仔细剖析每一道题目,不容遗漏任何一个单词,还要弄清楚其中的长难句。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精读并背诵一些经典真题阅读会有很大帮助,实际上这也正在提高你的翻译技能。最后,十一月至十二月,每天只需花二十分钟左右回顾单词,每周完成一至两套真题以保持手感。随着考试临近,每天专注于一两篇阅读理解足矣。此外,别忘了练习完形填空、翻译、新题型,以及提前准备热点话题的写作,可以找同伴互相批改,同时背诵几篇优秀的范文,构建出属于自己的作文模板,效果更佳。
考研专业课方面:
古汉语是基础,也是核心。理解并掌握古汉语的关键在于词汇、语法和文言文阅读。对词汇,需积累大量的古汉字及其含义,这不仅需日常的记忆,更需凭阅读古籍来深化理解。我建议使用《说文解字》等经典工具书,并配合《诗经》、《楚辞》等古文阅读,增强语感。对语法,要熟悉古代汉语的句式结构和特殊用法,如动词的使动、意动,名词的活用等。多做练习题,分析古文句子,能有效提高理解能力。
上古史的学习要求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和批判性思维。复习时,从《史记》、《汉书》等正史入手,结合考古资料和历史学者的研究成果,构建起全面的历史框架。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深入理解其影响。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不仅要基本事实,更要思考其意义和影响。
敦煌文献学是一个交叉学科,涉及历史、艺术、宗教等多个领域。敦煌壁画、经卷、文书等丰富资料为提供了研究窗口。理解敦煌文化,需阅读大量相关论文,如斯坦因、伯希和等人的考察报告,以及姜亮夫、段文杰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实地考察或者观看高清图片,有助于直观感受敦煌艺术的魅力。掌握一些基本的佛教知识,有助于理解敦煌文献中的佛教元素。
在备考过程中,我发现定期梳理知识点,制作思维导图,非常有助于记忆。与同学讨论,互相提问,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发现盲点。保持好的学习节奏,适当休息,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