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贸大信息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记忆要求直截了当,但领悟却需要深入探索。实际上,“领悟”特指对《马原》这门以哲学为主导的科目的把握,因为它在考试中占有显著的分数比重。为了增进理解,你可以阅读《精讲精练》,参与辅导课程,聆听老师的讲解,并在入睡前与室友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探讨世间万物。我想要突出的一点是,对于马原,绘制个人的学习框架极其有用,依据框架来理解和记忆内容(实际上,简答题的答案往往都源于这个框架,你可以通过排除法对照题目,找出最合适的答题要点)。
考研数学方面:
我数学考的高的原因:(1)书本认真看,认真理解。(2)复习全书每一题那本子认真做,当时基本大的厚的软面抄写了6本,不会的题也坚决不看答案,一直思考,实在思考不出来,放在哪,把书看看,看看问题在哪,是基本知识点没掌握还是技巧不会,以后几天每天拿出来思考,看能不能做出来,数学全书是用来做题的,不是用来看的。每一题认真做,认真分析,认真总结。总结多了,后面就简单了。(3)有时间就做模拟,没有时间就不做了,真题要认真做,当成考试一样认真卡时间做。我只做了复习全书和真题,但吃的恨透,效果还行。数学是四门科目里最容易提分的,也是最容易拉分的。复习时只是用到了课本+课后题答案+复习全书+真题。先看一章课本,再做做课后习题,然后去看对应章节的复习全书,第一遍感觉大部分看不懂很正常,不用担心。过完第一遍后看第二遍,第二遍看的时候就要做笔记了,把重要的知识点和公式都记下来,以后再复习的时候也更有针对性。最后就是做真题了。
考研英语方面:
9月份的时候单词还才认识了不到一半,做阅读真题还是一套卷子六七个的错,本来英语底子不错(虽然大学三年也都没怎么学英语,四六级也都是飘过),英语最重要的就是单词!!!做阅读为什么错的多,因为你单词不认识啊,说白了就是看不懂嘛。所以九月份一看这错误率确实捉急了,就赶紧找补救办法,这里真的真的要感谢曲线记忆法,以前一直以为都是扯得,用了之后才觉得真的是大!写!的!好!用!当然,这属于急救方法。你现在如果有时间,一定要开始背单词,不管用什么书,顺序的还是乱序的,不要觉得你记不住,这种东西就是要反复记才行。一直这样坚持到九月份,基本上你一半多的单词都记的很熟了吧,这时候再用曲线记忆的方法就事半功倍了。大概是50天的样子,早上晚上都有背诵任务,有那种记忆表的,就是早上背A,晚上背A,第二天早上B,晚上AB这样,我是打了一份顺序简易版的5500大纲的词汇,按照字母每天这么背的,一天都不能断。后来有同学告诉我其实人家是按照均分而不是字母顺序来的,但我复试背单词的时候均分了一下来背发现效果太差,所以还是推荐大家就按照字母顺序来,可能今天背C部分很多,过几天天背E部分又很少,但是不管多还是少都要坚持,这样效果比较好。反正楼主背了十天之后就觉得自己的英语有救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个融合了管理学理论、经济学原理以及工程技术的交叉学科。在复习时,我将这三大部分视为三个支柱,均衡用力。对管理学理论,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决策理论、运营管理、项目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等核心概念至关重要。这些理论不仅需记忆,更需理解和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经济学原理部分,尤其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是必修课。理解市场机制、供需关系、成本利润分析,以及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现象,都需深入学习和反复练习。结合管理场景,将经济理论运用到企业战略决策中,是提升这部分分数的关键。
再者,工程技术部分,特别是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是我投入大量时间的地方。学习SQL、Python等编程语言,熟悉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如Excel、R或SPSS,掌握基本的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这些都是必备技能。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是考试中的重要考察点。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实践”是最有效的策略。理论知识需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来吸收,但更重要的是凭做题和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我会定期做一些模拟试题,甚至参与一些实际的项目,以此来提升我的应用能力。我还会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这对长期记忆和深度理解非常有帮助。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发现小组学习和讨论十分有益。互相提问,共享资源,共同解决问题,这种互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保持好的心态,合理规划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