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国民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复旦大学国民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认为政治复习不必过早启动,十月开启完全合适,真的。关键在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我用的是四本教材,包括真题集、大纲解析、考试分析以及序列二。能在这个科目上拿到这样的分数,我认为已经相当理想了。如果想高效达成目标,参加辅导班是个好主意,完成序列二的练习,选择题就能做得相当接近正确答案了。这比起埋头苦读那些厚实的辅导书籍,性价比高得多。我的学习方法是先通读全书,按科目逐一攻破。说到主观题,我要强烈推荐一位教师——肖秀荣。听说他在2007年的预测题目中覆盖了考研的79分,虽然我没核实真实性,但2008年的最后四套题确实很准,五道主观题都能在其中找到相关线索。不过,根据实际考试情况,我想建议后来者以考试分析为主要参考,背诵考试分析要比记忆那些浓缩版的二十天二十题轻松得多,那本精简版大概只有二十页不到,而标准答案正是来自考试分析。由于时间紧张,我只看了四五遍考试分析,没有来得及背诵,所以主观题得分不太理想。
考研数学方面:
我于三月中旬启动了数学复习计划,入手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作为起点。初次翻阅时,确实感到有些吃力,尤其是微积分部分,由于大学一年级学习的知识已模糊不清,重新掌握颇有挑战性,再加上全书中的习题难度超越了教材。因此,我决定从基础知识着手,逐步提升难度。第一遍研读全书较为缓慢,有时花费数小时也只能消化寥寥几页,遇到许多难题在所难免,此时不必过于焦虑,因为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如果首次通读就能解答所有题目,那就可能低估了李永乐的深度……直到六月底,我才完成了全书的第一轮阅读。
暑假期间开始了第二轮学习,由于之前打下的基础,这次的速度明显加快,很多内容我已经能熟练掌握。接着,我集中精力攻克那些尚未理解的部分,尽管不能保证全部明白,但我会尽力去争取。听课时做笔记至关重要。到了暑假尾声,我已经将全书完整地看了一遍。随后,我用几天时间回顾整理的笔记。紧接着,我购入了一本660题,在第三次阅读全书的过程中,我会在晚上挤出时间做660题的选择题。这时,由于教师已经讲解过专题训练,我发现这些题目并不像他人所述那样艰难。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底子较弱,初期主要依靠朱伟的《恋恋有词》打基础,接着便专注于历年的真实试题。对于过于陈旧的题目,我没有涉及,仅集中精力于近十年的试题,并且需要多次重复练习,即使记住答案也不能掉以轻心。务必深入理解每篇阅读和翻译,包括每一个选择项的设定。真实试题的价值不可忽视,随着复习深入,你会愈发珍视它们,但由于数量有限,只能不断重做。市场上的模拟题质量参差不齐,与真题相比相去甚远,我和同学们看了几道题后就决定放弃。进入十一月,便是全力冲刺阶段,依然以真题为主。单词贯穿了我的整个备考过程,直至最后一周,我仍在坚持记忆。《恋恋有词》大概背了好几遍,红宝书则翻阅了两轮,次数不是关键,关键是真正记住。十月份起开始着手准备作文。推荐使用王江涛的《高分写作》,看看历年的高分范文,你会发现其实并不那么高深莫测,基本都是常见词汇搭配一些亮点句式。针对每个主题,查阅高分范文,摘录适合该主题的精彩句型并熟记,挑选一篇你喜好的文章进行背诵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综合基础通常涵盖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核心领域。对微观经济学,理解和掌握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分析(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至关重要。这些基本概念不仅需理论理解,更要能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如何运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概念来分析政策影响,或者如何凭市场结构分析企业策略。
在宏观经济学部分,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理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重点。你需深入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够用这些理论解释经济现象。例如,理解政府如何凭调整预算赤字来影响总需求,或者利率变动如何影响投资和消费。
除了理论知识,计算题也是经济学综合基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弹性理论、成本收益分析、IS-LM模型、AD-AS模型等,都需进行精确的计算和推导。这部分需大量的练习,建议大家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再者,理解并掌握经济模型是提高答题效率的关键。例如,理解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线等模型的含义,能够在答题时快速定位问题的核心,给出有力的论据。
阅读英文原版教材和学术论文,提升专业素养和英语水平,这对理解和解答一些深度题目非常有帮助。关注国内外经济动态,理解并评价经济政策,这将使你在论述题上更具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