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电磁声学研究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考研备考诀窍与经验

厦门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复习可以稍晚起步,我选择从八月着手,购入了肖秀荣的教材,包括知识点精讲精练及1000题集。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入手,这方面的哲学与资本主义原理起初颇费解,但老师的讲解生动易懂,通过大量实例帮助消化难点。首次学习时,无需急于记忆或背诵,看完精讲后立即做1000题,记得用铅笔作答。整个过程大约耗时一个半月。
进入十月,我开始了第二轮复习,再次研读精讲精练和1000题,耗时一个月。这次我会将所有错题的关键知识点以叙述形式摘录到笔记本中,以便重点回顾。此外,也跟随老师的指导梳理了毛泽东思想概论的相关会议和历史时间线等内容。
十一月,肖秀荣发布了命题人考点预测(背诵版),我觉得这本书涵盖的信息很丰富,于是每晚投入约两小时阅读。与此同时,我开始接触真题练习。到了十二月,任四和肖八相继问世,它们的选择题风格与1000题有所不同,更接近真实考试,同样,我依然将错题整理在笔记本上。值得一提的是,肖四极其关键,因为其中的大题可能出现原题,务必认真对待。我在考前两周才开始准备问答题,发现试卷上的标准答案不易构建,缺乏清晰的脉络。这时,参考之前的考点预测,提炼出答题主线和个人偏好模式非常有用。教师提供的答题模板和思路也是很好的参考资料。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决定考研成败的关键。我从考研开始到结束从没有停止过。我所用的资料:李永乐复习全书,李永乐660(选择填空),李永乐400,所有年份的真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真题、全书、660题,大家一定要动手做,不能只看不做,这是数学大忌。还有就是做题同时思维一定要发散,例如用到了某个定理,你可以把定理在脑海里过一遍,在联想一些与定理有关的经典例题,此定理需要注意的地方等等。在跟老师上完基础课以后,你会感觉数学是一个逻辑整体,各个章节之间都存在很大的联系。这是我一直遵循的:勤动手,多动脑,联想思维。还有就是我要说一下,数学的公式建议不要去刻意背它,我是从来没有刻意背过任何一个公式:多动手,多动脑,多联想。天天接触的东西,自然而然的就会到你脑袋里去。最后说一句做题要仔细,特别一个比较难的题,你花大力气总算做出来了,最后却没化简,在填空题里这就不划算啦!一定要当心啊,这一点我就是你们的反面面教材!全书。660大家一定要反复做啊!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我从4月份就开始了,当时在看语法,看完形和PartB,背单词。当时背的还是红宝书,每天两个单元。背完之后又买了恋练有词,每天看一个单元背一个单元。随后暑假开始就是长难句、阅读和写作了。买的是何凯文的三本书+何凯文的时文精析,每晚睡觉前都会看每日一句,然后将真题里的翻译都自己认真翻了一遍。长难句和阅读是同时开始的,买了阅读150篇,每天基本都会做4篇,写作的话是大概10月份开始的,把小作文的各种题型都背了一篇,写了一篇,让自己熟悉各种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大作文就是开始积累素材,背句子,背范文,同样要自己写,背了之后一定要自己写一篇,因为平时不写的话最后考试你即使有素材你也不知道怎么用。我觉得英语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每天英语都不会断,即使这一天看的特别少,但也会看一点英语,这也是培养自己英语素质的一个过程。当然英语本来就很棒的同学就自己随意了,哈哈。我同学有英语很棒的,平时看不到她复习英语,但英语一照样80+。英语真题平时做就可以,你也可以留最近一两年的真题最后做模拟,英语就是得阅读者才可能得天下啊。所以想高分的话,阅读必须高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电子电路学习的第一步。电子电路涵盖了大量的基本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你需清晰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基础知识,因所有的复杂电路都是由这些基础元素构建起来的。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定律也是至关重要的,它们是你分析电路的基础工具。
深入理解电路理论是非常必要的。这包括交流电路的相位关系,滤波器的设计,谐振电路的理解,以及动态电路的时间常数等。对这部分,我建议大家多做习题,凭实际计算来深化理解。特别是对那些看似复杂但实际上有规律可循的问题,比如RLC串联并联电路的谐振条件,需凭大量练习来熟悉。
再者,数字电路部分也不容忽视。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是主要的学习内容。理解各种逻辑门的功能,能进行逻辑表达式的化简,并能设计简单的数字系统,这些都是考试可能涉及的内容。对这部分,我推荐使用仿真软件进行实践操作,这有助于你直观理解电路的运行过程。
电路分析方法的掌握至关重要。例如,节点电压法和回路电流法是解决复杂电路问题的有效手段,波特图和根轨迹图则帮助理解系统的频率响应。理解并熟练应用这些方法,大大提高解题效率。
在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坚持定期复习,不断巩固知识。我也建议大家找到一个好的学习伙伴或者参加学习小组,共同讨论问题,这不仅互相激励,也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点。做一些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了解考试的题型和难度,也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