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电子信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电磁声学研究院电子信息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厦门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是个拼记忆的科目,建议在8—9月份之间开始,我的政治是从8月开始复习的,刚开始看的去年的考试大纲,配上肖秀荣的1000题,边看边做。9月份考研大纲出来以后由于改动较大就重买了本。再翻看了几遍用荧光笔划出重点。把配套的练习选择题做完了把错题知识点在书上标出来重点记忆。到了11月份就做各种模拟题,肖8,肖5,任4,蒋5,20天等等,同时背《风中劲草》,到考前背了差不多五遍吧!一定要滚瓜烂熟!记忆的诀窍始终是重复!如果时间允许,尽量多做押题卷,只做选择题,大题浏览就好。因为政治出题都是与时事相连的,出的卷子基本都会囊括主要时事的,肖4,任4,蒋5要背!(只要记住答题点就好,其他自由发挥)。政治主要是后期复习重点,前期不需太注重。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关键,对于每个备考数学的人来说,都应将主要时间投入其中。必须投入大量时间来理解概念和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要以解决问题的心态面对,因为并非每年的数学考试都如2017年那样简单。考虑到教育部在2016年和2018年设置的难度,我们不能排除再次出现类似情况的可能性。我没有选择张宇的教材进行复习,可能是因为觉得某些部分稍显困难,我选择了李永乐和王式安的全套书籍,还附带一本同步练习册和660题集。初次复习就围绕这些材料展开。
重点不在于做多少题,而在于质量。我在7月至10月间将全套书和习题集各看了一遍,每道题都做了两次,接着完成了同步练习册的所有题目。进入10月至11月,我专心攻克了660题中的选择题(尽管名为660题,实际上将近1000题),大约500题,它们设计得很精妙,我做了两遍。填空题部分我觉得较为繁琐,就没做,但我建议有能力的话还是完成,这对巩固基础很有帮助。到了11月至12月,我专注于2000年至2016年的考研真题,全部做完并深入研究错误题目。最后的几周,我购买了张宇的八套模拟卷,并做了最近两年的真题,以保持解题状态。
我个人认为,对我能力提升最大的阶段是在刷李永乐660题和历年真题时,那时我也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解题节奏。考研数学的题量相当大,共有9道大题。我按照顺序解答,这取决于个人习惯,但关键是建立并保持自己的解题节奏,切勿盲目跟从他人,考试中突然改变策略是不明智的。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要把握阅读真题,需要指出的是考研毕竟时间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做到尽善尽美,所以,即使前一部分词汇没有全部记住也没什么关系,因为在后续阅读训练中背得词汇更加重要,在第一遍做阅读的过程中,一天做1到2篇真题,先按时间做,每篇20—30分钟,做完之后不对答案,重新检查,再做一遍看看会不会有一开始做错或者没来得及做得题,然后对答案,思考错误,如果看不出错误看解析,总结。最后无死角通读全文,保证没有任何不会的单词和长难句,这样下来一篇基本要将近两个小时,而且开始做的时候极其痛苦,不过,提高也会非常快。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是核心。你需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路定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这些都是分析电路的基础。电阻、电容、电感的特性及其并联、串联规则,二极管、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也不能忽视。这些基础知识会在后续的学习中频繁应用,扎实的基础是关键。
深入理解电路的分析方法至关重要。例如,对交流电路的理解要深入到复数域,掌握阻抗的概念以及RLC电路的谐振特性。对直流电路,要学会运用节点电压法和网孔电流法进行复杂电路的分析。在数字电路部分,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是重点。
再者,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也是考察的一部分。这就需凭做题来提升。从基础的计算题到复杂的分析设计题,每一种类型的题目都有其独特的解题思路。建议多做历年的真题和模拟题,不断练习,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强化。
动手实验是提高理论理解的好方法。你有机会,一定要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实践操作,比如搭建电路,观察电路运行情况,这样加深对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
好的时间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也非常重要。考研复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合理分配时间,保持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压力,都是影响最终成绩的重要因素。
在电子电路的学习过程中,我会定期回顾,整理笔记,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化为易于理解的形式。我也经常参加学习小组讨论,互相解答疑惑,这种方式既帮助巩固知识,又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