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从8月份开始看吧。1个月可以看完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每天一章,看完就做一章的1000题,把重点自己勾画出来。我是直接看的书,事实证明效果并不好。因此,推荐报补习班,而且一般会讲选择题的做法。在红宝书出来以后把红宝书看一遍(其实是精讲精练的简要版),然后把1000题再刷一遍。1000题真的蛮重要,一直刷就是了。大概10月份会出来一本风中劲草核心考点,这个时候就可以背了。书上面会写什么部分是需要背的,至于怎么背那就看适合你自己的方式了,我一般都是通过刷题来背,边做题边记。没事就刷选择题,很有用。大题不用着急,12月份再开始背,早背了也忘了,到时候直接背肖秀荣8+肖秀荣4+蒋中挺5,还有各种模拟题都买回来(任汝芬啥的)把选择题都做了,大题看看知识点就行,涉及到的知识点考出来要会写。第二轮复习主要是对第一轮进行查缺补漏,分别针对马哲、马经、毛概、邓论做习题,也就是做一遍《任之二》,主要是客观题。做完后大家的自信心多少都会受点打击,毕竟这本书的题量就是特别大而且考得相当细,很多细节都会出题。当初我做的时候正确率惨不忍睹,而且由于时间不够不少题都没做完呢。
考研英语方面:
学英语确实贯穿了我复习过程的始终,但是一直没用太多精力。需要注意的是英语全程都不能放下,无论后边专业课压力多大,也要做一定数量的英语保持语感。首先,英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复习性价比最高。我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150篇(其实只有100篇)。最开始做的时候会错很多,做一道题用很长时间。大概做了二十篇左右,已经大概知晓了考研阅读的风格。这个时候可以做英语真题的阅读了,每天精读一道题,把不会的词划出来,长难句弄懂,每道题错的原因搞清楚,大概需要一小时左右。其次重要的是作文。不少人用的是王江涛的作文书,每天背背范文,成效显著。我比较懒,一篇作文也没背过,只是复习后期平均一周自己会动手写一篇。我还是推荐老老实实地复习作文,平时多积累一些短语和长难句的写法,多背范文,这才是提分的王道。另外字迹也很重要,因为时间充裕,英语的主观题我都打了草稿后再写到答题纸上,想来有很大帮助。再次是翻译和完型填空、新题型。个人认为每道题各一周做一道就可以。尤其今年,新题型简单到没朋友。等到了十一月中下旬可以开始做模拟题。关于背单词,开始时候尝试过大本、小本单词书,还有自己整理真题上的生词,两千多个核心词背一遍之后每天循环复习100个词,一直到考研都没放下,很有帮助。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是一门涵盖广泛的知识点的科目,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等多个领域。在复习时,我将每个部分都视为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模块。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我侧重于理解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社会影响,深入探讨教育的目标、过程和手段。教育心理学部分,我主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的教学心理,以及如何凭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来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史的学习则需有条理地梳理各个时期教育的发展脉络,理解历史变迁中教育的演变和发展规律。课程与教学论这部分,我特别关注教学设计、评估策略以及教学模式的应用,这些都是未来实际教学工作中非常实用的知识。
在学习方法上,我推崇“理解为主,记忆为辅”。对复杂的理论,我会尝试用图表或者故事的方式进行解读,这样既加深了理解,也方便记忆。我会定期做笔记和思维导图,把学到的内容整理成自有的知识体系。历年真题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帮助了解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进行弥补。
我还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论文、专家讲座等,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我经常与同学讨论,凭思想碰撞,激发新的理解和洞察。
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面对庞大的知识量,可能会感到压力,但,持续的学习和不断的反思才是进步的阶梯。每一次的困惑都是通往理解的新路径,每一次的努力都将积累成未来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