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应用化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化学系应用化学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厦门大学应用化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实际上,我觉得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门科目里,政治是最不需要忧虑的一门。考研政治主要考查的是公民素养和爱国精神,这一点我们要明确。我自己也是从十月份才开始着手准备政治,初期主要是梳理知识脉络,大致浏览一遍相关内容。在十二月之前,不必过于紧张政治的问答题部分,可以把更多时间分配给其他科目。临近考试的最后一个月,任四和肖四这两本资料会陆续发布,这时候重点就是购买并熟记这两本书的内容,我个人更偏向于肖四。总的来说,对于政治这一科,你完全可以放宽心。
考研数学方面:
从三月至四月底,我集中精力研读高数教材,课后习题是关键环节,完成例题与习题能奠定坚实的高数基础。起初,我忽视了课后习题,这让我在后续实践真题时频频受挫。我选用的是李永乐全书中的高数章节,对于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则直接采用李永乐的线代讲义及王式安的概率讲义,这样的学习方法成效显著。一开始接触概率论时,由于大二时未曾专心听讲,感到有些困难,但一旦进入状态,就会发现它是相对简单的。我先看了张宇的概率论,却觉得内容不够精炼,难以理解。于是,我反复研读推荐的资料三次(还包括一本随全书赠送的配套练习,这也做了一遍,不过不做也无妨),直到十月末。接下来,从十月中旬至十二月初,我专注于历年真题,完成了近二十年的试题,尽量保持每日一练,严格控制时间,标记出不确定或不会的题目,然后对照答案评分,回顾相关知识。所有真题至少过一遍,再重复一次。最近两年的真题应保留,在考前几日作为模拟。十二月以后,重温基础知识的定义笔记等,有条件的话,可尝试张宇的最后四套卷,其难度较高。此外,我购买了660题,专练选择和填空,但由于时间紧迫,只做了一些便放弃,建议十一月前有余裕的同学可以试试,这对选择和填空题有很大帮助。再次提醒,务必扎实基础,切勿急于做真题,大纲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必须掌握,无论你认为是否可能考到,这是经验之谈。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一战时忽略了作文,二战就很重视,很早就开始每天背汪江涛高分写作,最后大概大作文背了15篇,小作文背了20篇,自己练笔写了几篇,没用万能模板,自己准备了些句型,框架,佳句,考试时还算淡定,能用出来。我觉得背的量要有,最重要的是背得熟,能写出来,积累得多了,不管写什么题目,自然能够发挥。阅读两年都用丁晓钟的超精解(强推),二战结合了何凯文的,但还是觉得丁的最管用,解析得比较透彻,让人形成思路,重在理解,我做了英语真题加起来大概有6遍了,也没有做模拟题之类的,就是一直研究真题,研究到后面还上瘾了,考试时居然一点不紧张,很从容地完成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的核心在于理解非死记硬背。它涉及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力学等多个领域,理论性强,公式繁多。但是,这些公式并非孤立存在,它们背后都有一套严密的物理原理。深入理解这些原理,真正掌握物理化学。例如,热力学三大定律不仅仅是几个公式,是对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的基本规律的阐述。需凭大量的阅读和思考,去体会其背后的哲学意义和科学价值。
解决物理化学问题需逻辑清晰,步骤严谨。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养成先分析题目、确定解题思路的习惯,再进行计算。对复杂的计算题,尝试分步解答,每一步都确保无误再进行下一步。要熟练运用各种图表和状态方程,它们能帮助更直观地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再次,动手实践至关重要。物理化学的实验部分不仅能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过程,还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每次实验后,都要认真整理实验报告,反思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从理论上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讨论和交流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复习,互相提问,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既能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也能凭他人的视角获得新的启示。
在学习物理化学的过程中,我会定期回顾,不断巩固基础,也会适时预习,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保持好的心态也很重要,面对困难时要有耐心,遇到挫折时要坚持,自己,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