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数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同济数学科学学院数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同济大学数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今年我个人觉得政治选择题目略难,大题的题目也是越来越活了,也可以看出来命题的趋势,就是跳开热点,越过各种押题。选择题,我觉得一定要把大纲对照好,做题,1000和肖秀荣的书你就做吧,第一遍在于识记,然后做题,一定要把不会的和理解偏差的分开,这样便于后来的复习。当然肖秀荣的世界政治形势这本书非常重要,还有考前的练习。我觉得我第一年总结下来的教训是,不要依赖押题卷,要学会自己的分析,马原和思修是必得分的,只要功夫到绝对没问题。我练到后来就是一拿到文章我就可以准确的指出考得点是什么,然后是史纲,这个我觉得要有线条感吧,把重点放在意义还有内容上。毛中特虽然有部分与史纲重合,但是你复习起来就会发现角度是不同的,我给出的意见是,你一开始不会答的时候就看答案,把答案分成两个部分,大题一定要多准备,今年好多人就栽跟头了。。。。因为大题的命中率今年很低。。。而且即便是押中了,你也有可能得不到分,我就是这样,第一年考的时候我觉得考得我都背了,但是我失利了,我的大题除了历史那道我觉得不太会答,其他的答得很有条理,这也是我可以给大家提供的经验。总得来说就是,你的投入和产出成正比,不要绝望,更不要妄想平时练不多,考试的时候就能选对,不断的总结,不会的可以跟边上的人一起讨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渐渐的你理解选项的考点就强了,一定要越细越好。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可能是我在考研科目中最擅长的一环,但我仍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去复习。我认为无论是优势还是劣势,都应该给予相同的关注,不能因为擅长就掉以轻心,对于不擅长的部分则需更加努力。我从1993年开始做英语阅读理解的真题,直到8月差不多完成了第一轮。中途尝试了一些模拟题,后来意识到其实专注真题就足够了。面对单词书,我总感到力不从心,再厚的词汇书也只能消化一两页。于是,在完成近20年的阅读真题后,考虑到考研中词汇重复率高这一特点,我决定专注于这些真题中的词汇。我利用有道词典的“单词本”工具,筛选并收录了大约700个生词。接下来的四个月里,我会定期查阅它们(类似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记忆策略)。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在考试时非常有效,考场上几乎没遇到不认识的词。对于作文,我背诵了一个模板,最终成绩显示,我的作文部分获得了相当不错的分数。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高等代数,这是一门研究抽象代数结构的学科,包括群、环、域、向量空间等概念。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运用它们去解决实际问题。我建议你从线性代数入手,因这是高等代数的基础,也是最直观的部分。深入理解线性变换、矩阵理论以及特征值、特征向量等概念,逐渐过渡到更抽象的内容。做题是关键,尤其是证明题,需多思考、多练习,形成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分析则主要涉及实数、极限、连续性、微积分等内容,它要求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精确的计算技能。在学习时,一定要注重对定理的理解,不仅仅是公式。例如,理解黎曼积分的本质,掌握极限的存在性判定法则是必不可少的。大量的习题训练也很重要,凭解题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我采用的方法是“先广后深”。初期广泛阅读教材,了解整体框架,逐步深入,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细致的学习。我还利用在线资源,如Khan Academy、MIT OpenCourseWare等,看教授的讲解视频,这对理解和记忆非常有帮助。定期自我测试,模拟考试环境,能有效提升应试能力。
在高等代数中,我会画图或用实物模型来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在数学分析中,我会尽量将理论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比如凭物理问题来理解微积分的应用。这样的学习方式我既能把握理论的高度,又能保证实践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