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金融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师大经济学院金融学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华东师范大学金融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开始把1000题做了一遍,然后买来了风中劲草开始看,这本书搞定小题目很好的,我总共看了三遍多,风中劲草和1000题配合起来用对政治客观题的帮助很大,提升很大。1000题做一遍也是不够的,反复做三遍是需要的,没多做一遍对知识点就加深一层印象,期间再配合风中劲草反复看,效果不错。基本上9月和10月两个月下来,政治客观题已经问题不大了。11月开始,肖秀荣的形势与政策到了,这时候把形势与政策大概看一遍,然后后面配套题目也做一遍有个大致印象即可,然后把近10年的政治真题客观题做两遍找找真题的感觉就行。政治真正的背是在12月开始的最后一个月左右时间,那时候各种冲刺卷来了,肖八肖四,任汝芬都买过来,客观题全部做掉,然后大题肖八看一遍、任汝芬和肖四的大题目用来狂背。12月份就是一个背书的季节,这时候其他的课程基本上成绩已经定型,能力很难有提升了,而背诵记忆的就是突击的大好时机。在12月,我每天花4个小时背政治、花4个小时背专业课,英语保持背背阅读词汇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方面,《高分指南》是个不错的选择,它涵盖了多种题型和丰富的解题策略,虽然有些难题,但总体上不影响复习进度。相比之下,《数学分册》较为基础,如果数学底子不是特别薄弱,可以不必考虑。数学注重的是技巧而非海量练习,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至关重要。完成《高分指南》和《历年真题详解》后,你应能牢固掌握大部分知识和技巧。接下来,挑选一些习题来实践和稳固你的方法就足够了。我个人后来尝试了陈剑的《考前冲刺》和人大的《数学精选500题》,感觉成效平平,主要是为了保持做题的感觉。建议主要还是以前两本书为重心,遇到例题先尝试独立解决,然后再查阅答案。至于真题的价值,无需赘言,大家都清楚。我在考试中只因看错题而失分,所以在考试时务必仔细审题,特别是处理充分条件判断题时,切勿急于求成,这是惨痛的经验之谈。
考研英语方面:
寒假前一直在看何凯文1575,将单词下例句里的单词不会的都查出,摘录在笔记本上,寒假后到三月底刷朱伟的恋练有词。三月后开始早上背诵单词,白天全天到晚上都在看专业课。五月份开始早上背单词下午做真题,主要做阅读理解,说实话一开始做内心是崩溃的,因为阅读理解一般出错率保持在百分之80左右,就是一篇阅读理解五个题对四个,四个对三个左右,这时候我就不再单独拿单词书背单词了,主要是拿张剑的黄皮书刷真题刷单词。黄皮书的阅读理解分布是左边是英语全文,右边是中文译文,我就对着中文翻译将原文中的英语单词标出,还有重点记的是黄皮书每篇阅读后的注释。第一遍阅读做完是暑假开学前。没有认真分析阅读出错的原因,因为觉得主要原因在于不认识单词不懂单词在原文中的意思,长句读不下来,往往是读到后半段前半段的意思就忘了。所以这一遍做的目的主要是体验真题,积累单词、短语。第二遍刷真题是在暑假,有了前两个月的积累,这一遍效果有好很多,最起码每篇阅读错得没有那么多了,少的错两个,多的错三个。有进步总归是好的,我仍在坚持从真题里背单词、短语。第二遍结束是七月中旬,第三遍是从九月到十月,这一遍我开始认真总结出错原因,分析出题思路,但是还是没有动手整理错题和单词,还是重复记单词,读阅读理解原文。第四遍是十一月,这一遍每天下午按照考场的题量,做至少四篇阅读并完成改错,整理仍然不会的单词,第二天早上,首先复习昨天整理的内容,下午继续做题、整理。十二月,阅读仍坚持在做,作文加大力度,认真看了历年真题的作文,试着自己写,但发现语料很不足,于是买作文预测书,参照何凯文英语作文冲刺讲义,认真准备写了十篇左右,开始重点背诵。此时,单词、短语都在重点背诵自己整理到笔记上的内容。说实话,模拟题我并没有做很多。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经济学原理涉及供求理论、市场结构、消费者行为、生产者决策、宏观经济学等核心概念。对这些基础理论,你需做到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例如,理解为什么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不仅仅是这个结论。深入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有助于你在后续的学习中构建起完整的经济思维框架。
掌握分析工具是关键。微观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以及宏观经济学中的IS-LM模型、AD-AS模型等,都是需熟练运用的工具。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做练习题,凭实际操作来熟悉并掌握这些模型的运用。
再者,案例分析能力也不能忽视。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理论知识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解读和分析。你关注时事新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经济现象中,比如分析政策变化对市场的影响,或者解释经济周期的运行机制。
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也非常重要。每周设定一次小测验,回顾本周所学,找出自有的薄弱环节,并及时弥补。历年真题的演练也不可少,它能你了解考试的出题风格和难度,提高答题技巧。
我建议大家找到一个学习小组或伙伴,共同讨论问题,互相激励。学习经济学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可能会带给你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