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文物与博物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历史系文物与博物馆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厦门大学文物与博物馆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7月起着手准备政治,采用的是肖秀荣的全套教材。虽然普遍建议9月开始,但我并不完全同意。如果你具备出色的自律性和学习能力,确实可以在9月启动,但大多数人在面对政治理论的复杂性,特别是理科背景的同学,可能会感到困难。提前准备能够提升成功的可能性,并有助于减轻后期专业课程的压力。7月至9月期间,我研读了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每学完一章就做相关题目。不过,由于暑期在家自学,效率不高,进度相对较慢。第一轮下来,我对政治框架有了大致理解,但具体内容记忆模糊。
到了10月,我入手了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这本书更精炼且内容浓缩。我立即开始深入阅读,反复读了大约三次,显著提升了我的知识水平。11月,我开始使用肖秀荣的《考点预测(背诵版)》,这是一本小册子,我首先仔细阅读,然后精选关键点进行背诵,多次查阅巩固。其中许多论述结合了习近平主席的讲话,非常贴合实际。
12月,我尝试了各种模拟试题,包括肖秀荣的8套题和4套题,任汝芬的4套题,以及蒋中挺的5套题。我个人觉得任汝芬的4套题不太符合考研风格。我只完成了肖秀荣8套题和蒋中挺5套题的选择题,其中肖秀荣的4套题质量最佳。此外,对于时事政治的选择题,我觉得仅通过模拟试题中的内容就足够了,我额外购买了一本时政书籍,但实际上帮助不大。
备考的楼层有一二层是自习室,直至考试前一天,许多人还在教室外面拿着肖秀荣的4套题答案疯狂背诵,最后的成绩除了努力,也有些许运气成分。我一直没有把政治当作复习的重点,因为专业课占据了大量时间。通常在效率较低时做一些题目,我完成了任汝芬第二本书,考前又背了20天20题。进入考场后,感觉考官相当宽容。核对答案时发现客观题错误不少,所以主观题部分应该得益于老师的评分。总的来说,政治分数不是决定性的,关键是平衡投入与回报,总分才是关键。
考研英语方面:
从三月起,我尝试用红宝书记单词,但很快就感到困难,于是转向使用拓词和扇贝来记忆,而查阅词汇我倾向于用海词,因为它提供的释义与真题更为贴近。金山词霸作为辅助工具,有时也能在海词含义不足时提供补充。尽管如此,熟练掌握海词的基本含义已经足够。听说恋恋有词效果不错,但我并未亲身体验。对于1997年至2005年的历年真题,我会逐篇完成并深入解析每一句话,关键是要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至于2005年之后的题目,我会严格按照考试时间限制来做整套试卷,唯独作文除外。等到无题可做的阶段,我购买了何凯文的最后几套模拟卷来保持手感,但必须承认市场上的模拟题质量参差不齐,不必过于纠结正确率,主要是为了实战演练。作文部分,我在十月开始关注高分范文,个人建议避免死记硬背模板,多积累一些优秀的句子,这样组合起来就是个性化的作品。同时,别忘了锻炼描绘漫画的能力,将真题中不会的词汇牢记于心,也许会在考研时派上用场。我觉得张剑的最后几套卷阅读部分不太理想,但其作文部分值得一看。面对新题型,掌握一些策略很重要,如关注关联词和首尾句等。个人觉得选择标题相对简单,填写段落也还可以,但排序较为棘手,主要依赖关联词和首尾句来判断。务必耐心读完全文,理解清楚才能做好,要有足够的耐心!今年的排序题其实比较简单,存在明显的时间线索。
考研专业课方面:
"文博综合"是一门涵盖了历史文化、考古学、博物馆学等多个领域的科目,它要求有广泛的知识面和深度的理解。对历史文化部分,你需对我国的历史发展脉络有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对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要有深入的理解。这需大量的阅读和记忆,但我建议你不要仅仅停留在知识点的记忆上,应尝试理解和分析历史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考古学是文博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熟悉重要的考古发现和遗址,这些都是必备知识。我推荐多看一些考古报告和研究论文,这样不仅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也能锻炼学术思维能力。
再者,博物馆学的学习则更偏向实践性。你需理解博物馆的功能、运营模式,以及策展理念等。我建议去参观不同的博物馆,实地感受和学习,也阅读一些关于博物馆管理、展览设计的书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复习方法,我提倡“系统性”和“针对性”。系统性意味着你要构建起一个完整严谨的知识框架,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其位置。针对性则是要按历年真题和大纲,找出常考和重难点,进行重点突破。定期自我检测和模拟考试也是提升效率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