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语北语应用经济学考研备考注意事项与经验

北京语言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书籍选择丰富多样,但大纲解析是必不可少的一本,建议购买正规版本。忽视大纲解析实则是主次颠倒,它只会指示关键考点,具体表述仍需参照标准教材。政治科目的重中之重是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我而言,由于高中时期学的是文科,所以近代史部分相对自信,无需过多投入。我在习题方面选择了陈先奎的2000题,这套题目细致入微,尽管有些显得冗余。挑选练习册不必过于纠结,其实各类图书大同小异。后期我也随潮流购买了20天20题,但这类资料更像是串联知识点,押中题目并不现实。最后,构建个人的知识框架并自行整理专题极为重要!考研政治的一大特征是与时事紧密结合,尽管五个知识领域各有侧重,但通过当前热点事件可以将它们有机串联起来。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后期复习的部分,我想强调的是,从11月中旬直至12月初,张宇的八套卷和四套卷会陆续面世。历来这些模拟试题的难度往往超越了真正的考研题目,因此,如果有些同学觉得这样做会影响自信心,选择不做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考虑到最近几年考研数学的难度有所增加,我个人推荐还是要安排一些时间,专心致志地去做这些习题。临考之前,切记回顾你的错误题集和笔记,这些都是极为关键的复习资料!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本科英语水平勉强达到六级。实际上,个人认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英语与四六级并无太大关联。初期阶段,我会专注于词汇,一坐在自习室就开始看单词,从五月前开始一直持续,即使记不住也要反复浏览。接着,我在六月至八月期间逐一手译了2007年至2018年的所有阅读理解。每天下午,我首先会做阅读,然后翻译一两篇。有一回,我一次性翻译了三篇,感到相当疲惫,但这种练习确实提高了我的理解力,大约在九月中旬,我完成了第一轮真题。之后,我又购买了一本没有详细解释的书来进行第二轮复习。到了十一月和十二月,我尝试了几套市场上的模拟试题。此外,我建议多次研读真题的阅读部分。十月份后,我购买了王江涛的作文书,其中包含历年真题作文及各类模板。我背诵了书中规定的十篇小作文和十篇大作文,并通过默写来巩固记忆,这些内容我一直背到十二月,没有特别去押题。最终,我自己整理了一份模板。王江涛的书中的作文比较易于记忆,希望每位考生在写作时都能文思泉涌,无法阻挡。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经济学的理解,它并非仅仅是数字和图表的堆砌,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资源配置的科学。理论基础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决策,如消费者如何选,企业如何生产等;宏观经济学则探讨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问题。
在复习微观经济学时,理解并掌握供求模型、效用理论、成本与利润分析、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以及博弈论等内容至关重要。这些理论不仅需熟记,更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应用场景。
宏观经济学部分,要重点关注国民收入核算、AD-AS模型、IS-LM模型、菲利普斯曲线、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等。尤其是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的理解和运用,这是很多试题的考察点。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尝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例如分析新闻中的经济现象,或者思考生活中的经济决策。定期做题和模拟测试也是提升解题能力的有效方式。阅读经典经济学教材,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等,能帮助你建立扎实的基础。
对数学和统计部分,因是经济学的重要工具,所以不能忽视。熟悉并掌握基本的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知识,能够帮助你理解和解决复杂的经济模型。
持续关注经济热点和最新研究动态也很重要,比如凭阅读《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专业媒体,了解经济学家的观点和争论,这样不仅拓宽视野,也能为论述题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