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师大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环境科学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开始时间不算早,九月份开始,那时候红宝书没出来(红宝书是教育部出的,权威资料),买的肖秀荣1000题和精讲精练,肖老师的名头考研人都是知道的,个人观点,肖老师师品还是不错的,在政治行业做了这么多年还是有他的过人之处,至于每年押中多少道题这都是有运气一说的,但肖老师的书总能给你把政治拉个框架出来,所以不要着急,当闲书一样看看打发时间也是不错的(滑稽)。九月份跟十月份两个月,每天中午吃完午饭后在午觉之前先看一遍精讲精练,然后对应着做一章节的题目,并订正,这样大概要花将近一个小时不到,比较粗略,然后晚上吃完晚饭后再把做错的题目在精讲精练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理解一下,基本上每天都是这样。两个月之后1000题和精讲精练都撸了一遍,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就是政治大体上框架有了。十一月的时候,划重点,毛中特跟近代史里的最新政策那两章比较重要,特地花一个月开始慢慢啃这两部分,同时其他章节顺带看看。十二月份的时候,上半个月开始买各种押题卷子跟背诵宝典,我当时买了肖秀荣的八套卷、四套卷,任汝芬、米鹏、蒋中挺这些基本上都买了,其他人的书都是只刷选择题,肖老师的卷子大题也做的,背诵宝典其实我没怎么用,大概有几个重点把握了一下,然后配合肖老师的卷子把要点画下来。十二月下半个月的时候,每天早上八点到九点,读精讲精练和肖老师划的重点,读一读差不多有印象的。虽然我最后政治考分并不理想,但是平时的押题卷选择题基本上能拿40分。。考试大概还是有运气这一说,所以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最起码上考场之前我对政治充满信心。。。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不太擅长,首先从阅读书籍来巩固基础知识,接着完成36讲中对应的习题。在基础课程结束后,我购入了1000题,开始深入复习阶段,重点是各个专题的攻克,并且整理了许多策略和技巧,我都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以备后续查阅。同时,我会交错进行不同类型的题目,例如在学习线性代数时也会穿插一些高等数学的练习。第二轮复习是从九月初至十月底,除了上课时间,我重复了第一次的学习步骤,但这回我强调实践,不再只是凭感觉,而是尽可能全面地记忆公式,时常尝试默写,遇到困难立即查看笔记。这样的习惯逐渐带来了明显的进步。这轮复习同样要做标注,标记出之前不懂但现在理解的、遗忘的知识点以及找到新解题思路的部分。
考研英语方面:
每天坚持分析一篇阅读。这本书有10年真题,一共是40篇阅读。每篇阅读分析了3遍,这就4个月过去了,背背作文我就上考场了。阅读我是这么做的:第1遍-做题、查生词(记的是单词的英文释义。中文的不准确。)第2遍-做题、文章逐句翻译成中文。一开始我在纸上写,后来嫌麻烦,干脆在心中默念中文。这样效果也不错。第3遍-做题、记下文章中喜欢的句子,可以用到作文里。因为我看到第3遍时已经到后期啦,该开始准备作文了。翻译不需要特别练习,当你阅读做扎实了,只要把近15年的翻译扎实的练习一遍,了解翻译的正常语序及长句如何缩短成短句翻译就可以了。翻译的一句话是2分,总共有4个得分点,每个是0.5分,答案一般是1个点1个小句,根据答案(答案一般就是4个小句组成一个句子)来揣摩断句。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科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包括生态学、地理学、化学、生物学以及政策法规等。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环境系统的基本构成、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及影响、环境保护的主要策略等,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需扎实掌握。
对环境问题的案例分析能力是考试中常常被考察的一环。你凭阅读最新的科研论文或者环保报告,了解全球或国内的重要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并尝试从多角度分析其成因和解决方案。这种实践性学习能帮助你在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建立联系。
再者,环境科学也涉及到很多定量的知识,比如环境化学反应、环境毒理学等,这些部分可能需用到一些数学和化学的知识。复习这部分时,要确保自己对相关的公式和原理理解透彻,能够灵活运用。
环境政策和法规也是不容忽视的部分。你需了解我国及国际上的主要环保法律,如《环境保护法》、《清洁水法案》等,理解它们的目的、内容和实施效果。这不仅有助于理解环境问题的社会背景,也可能直接出现在试题中。
持续关注环境科学的前沿动态是非常有帮助的。订阅相关学术期刊,参加学术讲座,或者参与在线的环境科学论坛,这样不仅拓宽视野,也能保持对最新研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