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厦门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政治复习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以下是我使用的主要参考资料:1. 官方教材,我称之为“红宝书”2. 肖秀荣编写的“命题人1000题”,我反复做了三次3. “命题人讲真题”,同样是肖秀荣的作品4. “风中劲草 核心考点”,虽然内容概括得很好,但排版紧凑且色彩繁多,导致我看一会儿就头昏眼花,因此并未深入阅读5. 肖秀荣的“冲刺8套卷”6. “终极预测4套题”,也是肖秀荣的著作7. 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8. 另外还有任汝芬的“最后冲刺10套卷”,但我觉得题目质量一般9. “命题人考点预测”,这是一本小巧的册子,适合用来背诵10. 关于时事政治的部分,我选择了海天出版的资料11. 还有启航的“20天20题”,在考试前10天,我每天都复习四道题,反复看过两遍学习策略如下:1. 扎实基础阶段:首先,九月新版“红宝书”发行后,我用了约20天的时间逐页阅读,平均每天读17页(大约两章)。我会在早上去阅览室,看完一章就做对应章节的练习题(注意!我习惯在草稿纸上做题,因为需要多次复习)。对于错误的题目,我会在题目前标注一个三角形,在答案中标注并用高亮笔突出正确部分,同时在“红宝书”原文中也做好标记。经过短暂休息,我开始了第二轮阅读,这次遇到错误会立即回查“红宝书”。继续标记错误。第三轮,我不再查阅“红宝书”,而是每天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更多练习题,持续标记错误。此时,“红宝书”基本上可以搁置一边,而习题集和答案已经足够突显关键点了。我喜欢把答案和习题分开,这样我的书看起来就像普通的书一样,即使在图书馆也没人能猜到我在准备考研。2. 巩固提高阶段:我在暑假买了“命题人讲真题”,但由于那时无法专心,所以我等到11月中旬才开始每天做两年的真题,并初步接触分析题,先自己思考,然后再看答案。3. 预测试题阶段:完成真题后,各种预测题纷纷出炉。按照上述顺序,我完成了任汝芬的“最后冲刺10套卷”、“肖秀荣的冲刺8套卷”、“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以及“肖秀荣的终极预测4套题”。我几乎每天上午都会专注复习政治,因此通常不止做一套题。所有这些试题我都至少做过两遍,其中“肖秀荣终极预测4套题”的分析题我仔细书写并核对了答案。同时,我会再次回顾“1000题”,重点关注之前做错的题目。4. 背诵记忆阶段:时政书籍出版后,我在四天内迅速浏览完毕。接着,我开始研读肖秀荣的考点预测手册,边看边记。至此,大部分工作已完成,你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调整后续步骤。为了强化记忆,尤其是纠正易错知识点,我会安排时间重新查看“1000题”的答案,不再看题目,只关注答案,特别是我当时做错的题目的解答和旁注。通过这种方式,我确保理解并区分了那些可能引起混淆的概念。
考研英语方面:
大概到了清明前后,我开始做97年到07年的阅读。一天一篇做精读,精读的要求是1.没有一个单词不认识2.没有一个句子读不懂3.没有一个选项不知道为什么错为什么错。刚开始精读一篇文章大概要三四个小时,我基本是都是全文翻译的,一直大概5月底做完吧。(刚开始精读很慢,到后来熟了会快起来,到后面一个小时多能搞定一篇)然后在暑假开始之前的一个月,每天对做过的文章进行回顾(大概每篇文章都看过五六遍甚至更多),还是上面的三个要求,一定要严格记住那三个要求。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语言文学基础”,这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深入的学科,既需扎实的语言学知识,又要求有丰富的文学素养。我会建议大家从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比较语言学等多个角度去构建自有的知识体系。古汉语的学习,重在诗词歌赋的理解和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多读多背,理解其文化底蕴。现代汉语则需关注语法学、词汇学等基础知识,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变化规律。对比不同语言,加深对汉语特性的认识。
“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写作”更注重理解和应用。你需熟悉各种文学理论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理解它们的核心观点,并能运用到具体作品分析中。写作是这门课的关键,要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名著,培养独立思考和深度解读的能力。每次阅读后尝试写评论,不断提高自有的文字表达和逻辑分析能力。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精读”比“广读”更重要。选几本权威教材,逐章逐节深入研究,做好笔记,提炼关键点。定期做练习题,检验理解程度。对文学评论写作,模仿优秀评论是提升的好途径,找一些经典的评论文章,拆解其结构,学习其论证方式。
利用网络资源也很重要。许多学术网站和论坛都有丰富的资料和讨论,拓宽视野,激发思考。找到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讨论,既能互相激励,也能共享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