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师大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这门课程的效益相当高,我在七月中旬才开始学习,发现时间绰绰有余。我专注于肖秀荣的精讲精炼,每学完一个章节就会立即完成对应的部分在《一千题》中的练习。对于马克思主义原理,理解起来有些吃力,关键在于跟紧老师的讲解,我很欣赏老师的教学方式,他常常通过许多实例来辅助理解。到了十月初,我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学习,接着用一个月的时间再次细致地做了一遍《一千题》。紧接着的一周,我专注于历年真题的选择题和马原的大题目。进入十一月,肖八出版后,我只做了其中的选择题和马原大题,其余的大题则简单浏览了一下答案。十二月,我参加了冲刺课程,效果依然显著。当肖四发布时,我就开始了疯狂的背书阶段,肖四的大题是必须要熟记的。除此之外,我还背诵了米鹏压题讲义中的题目,这对我的复习帮助很大。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从三月份开始准备的,我有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做题技巧,一定要记好笔记,以便日后复习。另外大家要好好打基础,我看书看得很慢,把每一章的例题还有习题都做了一遍,到七月份才刚刚看完一遍,回来了开始做真题,到十一月份的冲刺阶段,每天大概只看一个半小时的数学,保持手感,还有660题只做的选择题,每道题都要弄明白,就是做这些旧题。对于数学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把真题做透,好好弄明白每一个知识点,真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要来来回回反复做,把真题做烂做个几遍之后就会发现一些思路和方法,要老老实实把基础打牢不要浮躁,认真做好每一道题。
考研英语方面:
务必深入探究考研英语的真实试题!不宜提前过多地练习,以免后期缺乏练习材料。我从五月末才开始涉足真题阅读,起初专注于2005年至2020年的阅读,每日两篇。我会记下遇到的新词并写下它们所在的句子,以加深对词汇语境含义的理解。第一轮主要是为了适应题型,感受真实考试的阅读理解难度。完成这八年的阅读后,为了保持学习节奏,我又迅速做了1997年至2004年的阅读,同样记录生词,但不太关注准确率,毕竟这些年的命题风格与近年有所不同。进入七月中期,我开始了第二轮真题阅读的深度研究。这次,我每天处理四篇阅读,接下来四天每天详细分析一篇,参考黄皮书的解析。由于时间充裕,我把每篇阅读的原文都打印了两遍,一份调整了行距方便逐句手动翻译,对照解析后在我的打印版上做笔记并定期回顾;另一份保持原样,用于整理题目,将题目和其对应的文章内容裁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这个过程耗时耗力,每天只能完成一篇,但对于后续的真题复习非常有益。如果时间紧迫,不建议采用此方法。暑假期间我完成了这个庞大的项目,对考研英语阅读的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十月至十一月初,我再次回顾了2005年至2020年的真题,此时我前期的打印资料和真题笔记本起了关键作用。十一月中旬至十二月上旬,我印制了英语答题卡,每周六下午两点到五点进行全真模拟测试,如同之前那样仔细研究真题,整理题型,只是省略了手动翻译的步骤。剩余的时间里,我不断查看之前的真题阅读笔记和错题,特别关注那些难度较大的阅读。这样算下来,我对真题阅读大约进行了四五轮,所摘录的真题词汇也依据记忆策略反复背诵了几轮。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本概念是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你需掌握供求理论、市场均衡、机会成本、边际效用等核心概念,并能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经济学是一门关于选的科学,每一种决策背后都反映了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无限欲望之间的矛盾。
深入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框架。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如消费者、企业等如何做出决策;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失业率、通货膨胀等。两者相互补充,构建了完整的经济学体系。对这两个部分的理解不能孤立,要能够融会贯通。
再者,掌握模型和公式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IS-LM模型、AD-AS模型等,这些都是分析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理解模型背后的假设和推导过程,帮你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模型。
案例分析是提升经济学理解的好方法。凭分析真实的经济事件,你将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增强分析能力。比如,你研究关税如何影响国际贸易,或者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周期。
对学习方法,我推荐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每天花一点时间回顾当天学习的内容,做些小测验或练习题,这帮助巩固记忆。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不同视角的碰撞能激发新的思考。
经济学原理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尝试用经济学的眼光去看待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你会发现许多有趣的问题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