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大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区域经济学考研复习注意事项与经验

南京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分析题不用很早开始,我只背了肖八肖四,好像大家也是这样的。说白了政治分数高低还是取决于选择题(有一句话叫得选择者得天下)。肖八出来就背肖八,肖四出来就马上背肖四。其实我的分析题还真没有踏踏实实地背,因为后期也把我折磨的不行,我都没有心思背政治分析题。好像肖八背了两套,然后肖四出来后,我没有一套一套的背,而是同一类型的题一起背。后来同学提醒我,一般前几套卷更重要,一般都是按重要性来编题的,我才恍然大悟。分析题没有背的很熟。还是要提醒下学弟学妹,肖八肖四一定要背,没时间就一定要读熟,明白大致的答题套路,有时间还可以总结一些通用的答题模板。真的实在没时间背的,不得已的情况下背背套语,也许有用,但有风险。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一定要多做题多做模拟,不要因畏难就不去做,我记得当时有同学因为说张宇题难,就没有做8+4,但初试后发现,其实难题更考察的知识应用水平,我开始做张宇的题已经是11月底了,之前没有接触过张宇的任何资料,但是仍不妨碍做题。我做8套大概能有110—140,4套的话分太低了就不说了,嘿嘿,其实也没有多难,主要是运算步骤增加了,很多题目设了不少陷阱,所以,个人觉得,张宇的题还是很有必要做一做的,很能查漏补缺,并没有偏离基础。我一做选择我就感到了满满的套路,挖了很多坑,但只要基础扎实,还是可以拿个不错的分数。做模拟的时候一定要严格定时,而且步骤尽量写完整,如果觉得时间不够,可以挑几套出来定时模拟,要有上考场的那种感觉。我觉得,真题的话2小时内基本要做完,模拟题的话也是,尽量要在2个半小时内做完,这样的话等你真正上考场了压力才不会太大。多做题,多查漏,这点应该可以通用。
考研英语方面:
真题是绝对的关键!我仅使用了张剑的黄皮书,包含了真题与解析,没有涉及其他练习材料。从05年至12年的真题,我足足演练了四遍,由于需求,我又把94年至05年的题目过了一遍。在考试前夕,我以半模拟、半练习的方式处理了13年以后的几套试卷。我没有深究题型分析或命题规则,也没死记硬背,只是确保每日的练习量,维持解题的感觉。成绩有时好有时坏,但我并未因此动摇,持续训练才是关键。进入最后两周的决战期,应减少做题频率,每周维持一到两套,避免正确率影响情绪和自信心。同时,可重做之前的阅读理解,无需核对答案,单纯作为手感练习。重要的是,作文务必尽早动手,别拖延,否则越临近考试就越缺乏动力,在考场上的写作体验将大打折扣。(概括来说,不断背单词、刷阅读是全程的重点,随后再针对其他题型进行准备)至于作文,原计划是从10月开始每天积累素材并进行默写,但由于专攻专业课程,心力交瘁,此事一再推迟。直到考前一周左右,我才匆忙浏览了一些作文模版,并融合部分素材,构建了自己的独特模版。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基础概念。经济学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学科,它涉及到供求、市场、价格、效率等核心概念。这些概念不仅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也是解答各类问题的关键。我会建议大家在初期就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和记忆,凭阅读教科书、看相关视频或参加讨论小组来巩固理解。
把握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关系至关重要。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的行为和决策,微观经济学则关注个体(如消费者、企业)的决策。理解这两者之间的互动,能帮助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例如,政府的财政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和个人行为,或者市场价格变动如何反映并影响整体经济状态。
再者,模型构建和应用能力是经济学科目的另一大要点。例如供需模型、效用最大化模型、成本收益分析等,这些都是经济学中常见的工具。凭模型,简化复杂的经济问题,做出预测和决策。这就需不仅要知道模型的构造,还要懂得如何运用到具体的问题中。
案例分析是提升经济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经济事件,都作为学习素材。比如,你分析一下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如何影响全球贸易,或者探究一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后果。这样不仅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题和模拟考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凭做题,你检验自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找出薄弱点进行针对性复习。模拟考试训练你在有限时间内高效答题的能力,熟悉考试环境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