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航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知识重点与经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刚开始接触政治复习,感觉一片茫然,逐渐地我才摸索出了个人的学习策略。因此,即使初期未能找到合适的方法,也不必过于焦虑。任何努力都不是徒劳,所谓的无效其实是为有效打基础,即使是误入歧途,也帮助你淘汰不合适的方式,引导你探索新的路径。我在初开始复习时,初期阶段每天匀出一个小时学习政治,到最后一个月全力冲刺时,则将每日的三个小时留给了它。我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但最终的成绩令我感到满意。九月里,我每天都研读精讲精练,并完成相对应章节的1000题练习,每结束一个章节,都会构建知识架构,回顾并整理错误题目;进入十月,我专注于历年真题的选择题,通过错误分析来填补知识空白,月底我又重新解答了1000题中的错题;十一月,我开始关注真题中简答题的解答技巧,月底拿到八套卷后,便开始了限时模拟训练,每天一套;到了十二月,我两次过了一遍最后四套卷的选择题,重温了错题集,考试周前的一周基本上每天都在熟记大题的答题策略。
考研数学方面:
在备考期间,我侧重于采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巩固基础知识。这样的努力会在复习后显著提高你的能力。然而,对于数学来说,实践至关重要,因此你需要大量练习题目。从十月开始,你应该着手解决历年真题,并严格按照考试的时间安排进行。即便初期成绩不理想,也别让心态受到影响,保持耐心,进步是渐进的。到了后期,尝试一些难度更高的模拟试题,以预防万一考试难度增加导致的心理压力。我记得当我完成数学考试时,周围许多人试卷上的题目都未解答。所以,如果遇到难题,关键是要调整心态,尽量多写几步,切勿空白交卷。
考研英语方面:
刚开始准备考研就定下计划,不管多忙,每天必须三个小时英语。因为英语这个东西感觉太重要,感觉一天没看都会有点生疏。四、五、六、七月,我就系统地学习,并主攻真题,做完了精读每一篇,两天背一篇阅读,四个月背多少算多少,每天做两篇阅读。我不喜欢看词汇书,所以只是在阅读时看见后面有解释的才背一下,真题上不认识的全部自己查出来背,根据句子来背单词。四个月把真题弄了两遍后开始做专项练习,买了一本完形填空掌上通,五天把20篇做完并精读了,做题刚开始时错的很多,做到后面就觉得做完形填空很有感觉了。用的翻译练习是自己总结的,写得真的超赞的!!~先分类进行了翻译的技巧和知识点讲解,配有10多篇翻译练习,我感觉难度很大比真题难一些,句子和文章都很难理解,很多都读不懂完全不知道如何翻译,每天做完都感觉是到外星球遨游了一圈。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把这本书搞完,配合着老师的讲解,掌握翻译的要领,收获颇丰~感觉我英语阅读的质变就是在做完这本书后发生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综合"通常涵盖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包括晶体结构、相图、扩散、固态反应等核心概念。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至关重要,因它们构成了材料科学的基石。例如,理解和掌握晶格结构的不同类型(如立方、六方、四方等)以及其对材料性质的影响是基础;相图则能帮助预测和理解材料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行为;扩散和固态反应则是材料改性、合成的关键过程。
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也是"材料综合"的重点。你需熟悉常见的材料表征技术,比如XRD、SEM、TEM、EDS等,并能够分析这些仪器产生的数据。例如,凭XRD识别材料的晶体结构,SEM和TEM观察材料的微观形貌,EDS则能提供元素分布信息。在复习过程中,多看实验报告,模拟解析实际问题,将有助于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再者,关注材料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也十分必要。北航的课程往往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所以阅读高质量的科研论文,了解新材料的研发、新工艺的应用,甚至尝试自己撰写科研报告,都将对学习大有裨益。
我强烈建议采用主动学习的方式。不仅仅依赖课本,也要利用网络资源,如Coursera、Khan Academy等平台上的在线课程,以及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的文章,都深化理解和拓宽视野。多做练习题,凭解题来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并巩固知识。